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涅孚鲁思

涅孚鲁思

?—1297

伊儿汗国大臣。又译纳兀鲁思、尼佛鲁慈。蒙古斡亦剌部人。※阿儿浑之子。初佐阿鲁浑汗长子合赞,镇治呼罗珊(今伊朗霍腊散省与阿富汗西部)。娶伊儿汗阿八哈女秃坚术(托绀珠)公主为妻。至元二十六年(1289),因丞相不花为伊儿汗阿鲁浑所杀,恐被疑为同谋,祸及自身,举兵叛,进袭克失甫河畔合赞将营。次年,因沿途受合赞军追击,从巴达哈伤至海押立(今巴尔喀什湖与伊犁河之间),往依海都,率兵3万扰掠呼罗珊。元贞元年(1295),依妻之言,归附合赞,助合赞平息伯都之乱而即伊儿汗位,受封大将军,位于群臣之右。恃功骄蹇,为合赞所厌。次年,被裨将诬为阴通埃及,图谋不轨。大德元年(1247),家属为合赞捕诛,复于呼罗珊举兵叛,遭合赞军追击,败走也里城,被法合鲁丁执送合赞将忽都鲁沙营腰斩。

猜你喜欢

  • 甘南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南部回、汉、藏等族农民起义。又称“陇右暴动”、“陇南事变”、“甘南民变”。1943年春,甘肃临洮县各族农民,受中国共产党抗日进步思想影响,以“免粮免款”为口号,在王仲甲、肖焕章等人领导

  • 突厥、回鹘等汗国官名。突厥语音译。汉文又译作杀、察、煞,始见于《周书·突厥传》,如突厥的“左厢察”、“右厢察”,回鹘的“左杀”、“右杀”。为别部领兵者,可建牙帐,专治一方,地位仅次于小可汗,多由可汗子

  • 西陵

    清代皇陵。因在京城西故名。位于今河北省易县西30里太平峪山。乾隆二年(1737)五月,赐名永宁山。该陵墓群以永宁山为中心,内有帝陵4座: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光绪帝崇陵。前3陵在永宁山龙

  • 婆里

    见“剖阿里”(1905页)。

  • 南夷道

    古道名。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为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纳唐蒙建议,设置犍为郡(今四川宜宾),征发士卒修筑此道,从僰道(宜宾)修至夜郎牂牁江(北盘江)流域。自此向西可直抵滇中地区。

  • 盘古皇圣牒

    见“评皇券牒”(1170页)。

  • 休屠王

    ?—前121?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休屠(屠各胡)人。领休屠部驻牧汉武威等西北边郡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与昆邪王(浑邪王)等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丧师数万,匈奴“祭天金人”亦为汉军所获。惧

  • 西凉府

    西夏官署名。治所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为西夏辅郡,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6正、6承旨、6都案、6案头。

  • 贡觉林

    后藏园林名。藏语音译,意为“夏宫”,清道光六年(1826),经驻藏大臣奏准,七世班禅仿达赖喇嘛建罗布林卡夏宫之例,于日喀则年楚河畔建此夏宫。宣宗赐名“广佑寺”,并赠“法界庄严”匾额。该宫周围绿树成荫,

  • 马哈麻特·额敏汗

    ?—1692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的傀儡汗。又译“穆罕默德·额敏”、“穆哈麦德·额敏”。约1682~1692年在位。※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之次子。约1678年,父去世时,在察力失(今焉耆),与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