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波卧

波卧

唐吐蕃南部古地名,吐蕃王族发祥地之一。即今之波密。吐蕃止贡赞普因与洛昂王洛昂达孜决斗身亡后,王权落入洛昂王之手。止贡赞普三子夏墀、恰墀及尼雅墀,分别逃亡于娘布、洛布及波卧立足。据《波密佛教史》载,次子恰墀即逃往该地。藏语称“逃亡”为“spro bo”,音译“卓卧”,该地方言读音多将下加字“r”省略不读,故“卓卧”省略下加字“r”后则读为“波卧”。今称“波密”(spo smad),意为“波卧地区下部”,或谓源自波密人。“波密”一称晚出,约始于清,十三世达赖时定制。1932年又设波密基巧(总管)。后藏族习称此地为“波域”,即“波地方”之意。波密噶南王曾在此割据称王。

猜你喜欢

  • 萨迦格言

    藏族文学著作。藏语“萨迦列协”之意译。为藏族最早的格言诗集。萨迦派大德萨迦班智达著。成书于13世纪初。共9章,有格言诗457首。多五、七言格言体。主题思想是以佛的观点提出待人处事的哲学。多以比喻手法,

  • 诺色波罗

    见“那色波”(930页)。

  • 紫利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紫羌。汉魏之际,与白水羌、黑水羌同居于白水流域中上游地区,属阴平郡(治今甘肃文县)管辖。晋时徙居汶山郡广柔、平康县。晋元康八年(298),兴乐县(今四川南坪西)黄石(羝)羌、卢水胡来

  • 阿思哈

    ?—1776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萨克达氏。雍正四年(1726),由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历官甘肃布政使、江西和山西巡抚。乾隆十七年(1752),以令富户出资抚恤平阳灾民罪革职。二十年(1755),以

  • 乌蒙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

  • 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第三次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行军建置。显庆二年(657)正月,擢右卫将军苏定方为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婆闰副之,率步骑10余万出金山北。先破处木昆,降其俟厅懒独禄。后连破贺鲁军于

  • 狐毛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狐突子,※狐偃兄,晋文公重耳之舅父。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时,与白狄联姻,娶其姊妹,遂以外戚在晋国任职,封大夫,与其弟狐偃共辅外甥重耳。周惠王二十一年(前

  •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侵略新疆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1年8月6日(清咸丰元年七月初十),清朝伊犁将军奕山与俄国代表科瓦列夫斯基在惠远城(今霍城县东)签订。章程共17款,主要内容:1.允许俄国在伊犁

  • 天宝之战

    唐王朝与南诏之间战争。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为了与吐蕃争夺洱海地区控制权,支持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皮逻阁统一六诏后,把势力逐渐扩展至滇池地区,与唐王朝发生矛盾。天宝七年(748)皮逻阁卒

  • 庙仓地

    清代蒙古地区喇嘛佛教寺庙的土地。也称香火地。来源主要是蒙古王公、牧民布施给寺庙的土地,或将旗公有地赠予寺庙。由寺庙札萨克喇嘛支配,交沙比纳尔或寺庙所属民户放牧或耕种,以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