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蛮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1),又徙巫蛮于江夏。建宁二年(169),举兵反汉,为州郡官兵所平。光和三年(180),复起事,与庐江黄穰连结,众至10余万,攻没4县,累年不散,后为庐江太守陆康所破。宋代称其为沔中蛮。其后裔与今土家族有渊源关系。
汉代江夏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灭巴子国后,徙其民于江夏,汉分南郡为江夏郡,故名。分布在今湖北东部和河南淮河以南地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徙潳山蛮7千余口置江夏界中。永元十三年(101),又徙巫蛮于江夏。建宁二年(169),举兵反汉,为州郡官兵所平。光和三年(180),复起事,与庐江黄穰连结,众至10余万,攻没4县,累年不散,后为庐江太守陆康所破。宋代称其为沔中蛮。其后裔与今土家族有渊源关系。
即“貊”(1732页)。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同德县东南,东接今黄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乡,东北接黄南泽库县,南临黄河,西连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解放后与石藏寺所属之藏拉德、塔哇部落合并划为石藏寺英乎区今为同德县河北乡。相传为古
明代云南耿马土官。参见“们罕金”(573页)。
元代管理诸路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元取南宋各地,曾先后设置诸路之释教总摄、总统等僧官。二十八
元代管理江南诸路释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江南诸路设释教总统所,先后任命
即“亦乞列思”(872页)。
即“倭赤”(1888页)。
?—1931蒙古族,一译塔旺布里特甲拉、塔旺布里甲拉。号乌鲁希叶勒图诺彦。阿拉善旗人。清札萨克亲王多罗特色楞子。1910年袭父爵。辛亥革命后,依附北洋军阀,任北洋政府蒙藏院总裁。1928年4月22日(
官名。清廷任命以满洲为主的大臣参与议政。天命纪元前一年(1615),诸王臣会议中不乏※五大臣之人。天命八年(1623),努尔哈赤于八固山议政王之下复设※八大臣以辅之。十一年(1626)九月,太宗皇太极
参见“督”(2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