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昌道

永昌道

古道名。西汉时称博南(今云南永平)道。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滇西哀牢王柳貌归附,汉明帝遣使臣率兵拓宽之。使北自四川南下的※灵关道和※五尺道于云南驿(今祥云境)汇合至叶榆(大理)后,再西越博南山,抵永昌(今保山),经腾越(今腾冲),过今之德宏傣、景颇等族地区出印缅,即永昌道,为西南丝路国内的最后一段。汉时修博南道流传的《渡澜津(澜沧江)歌》(一作《通博南歌》)为云南最古的民谣。

猜你喜欢

  • 扎铁匠

    ?—1727清代云南威远、镇沅各族反清斗争首领。威远拉祜族。雍正三年和四年(1725、1726)清改威远土州(今景谷)、镇沅土府(今镇沅)为流官,以刘宏度为威沅州同知,后调升镇沅府同知。刘借没收傣族私

  • 二税户

    辽金时期身份较低的一种民户。辽代二税户有两种:辽初契丹主经常对中原及渤海等族用兵,往往把战争中掠夺来的生口分赐贵族勋臣,大至一二州,少亦数百人,建立头(投)下州县统之,使沦为奴婢。这些头下奴隶在辽圣宗

  • 野里

    见“哈烈”(1630页)。

  • 回回译语

    书名,明代编纂的《华夷译语》之一种。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命回回人马沙亦黑与火源洁编纂。一说编于元末明初或永乐五年(1407)。分两种:一种为“杂字”,一种为“耒文”。以各民族通用字为主,附

  • 雷五

    ?—1589明代畲族起义首领。畲族。福建兴化(今莆田)人。万历十七年(1589)因不堪忍受地主官吏压榨,与柯守岳等人,以“游天王定江山定万民”为号召,“饰以鬼面,长髯大耳”,竖黄旗发动福建兴化、仙游等

  • 外蒙古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北部,约东西伯利亚之南,大漠以北。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和匈奴、突厥、蒙古等族居地。清统有其地后,分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赛音诺颜汗、车臣汗等喀尔喀四部及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区,由定边左

  • 到查发

    大玛哈鱼籽。赫哲语音译。大玛哈鱼(鲑鱼),是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人网捕的主要鱼种,除将鱼肉晒成鱼干储存外,也将营养极丰富的鱼籽晒干保存到冬天吃。可单吃,也可捣碎后与鱼肉松或小米粥等拌在一起食用。

  • 契丹国志

    书名。旧题南宋叶隆礼撰。纪传体辽代史,凡27卷。书成于南宋末至元初。隆礼号渔林,嘉兴人。淳祐七年(1247)进士,由建康通判历官秘书丞。据书首进书表,书在淳熙七年(1180)上进,这与作者经历和书的内

  • 上都路总管府

    见“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117页)。

  • 靖远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五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镀金银印。至元二十七年(1290),太宗第三子阔出之孙合带(又作哈歹)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