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安五铢钱

永安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北魏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下令始铸五铢钱,文曰“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造五铢钱,史称“永平五铢钱”。但使用范围皆不广,仅限京都洛阳及附近地区,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诏令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古钱一并通用。二年(517)冬,纳尚书崔亮之奏谏,在有铜山处即开炉铸钱,民间仍多私铸者,因此,钱转小薄,坏钱充斥。建义元年(528),重盗铸之禁,开纠赏之格。铸钱都将长史高谦之建议铸三铢钱,其弟高恭之认为欲救钱币滥恶之弊,应铸大钱,使钱重如其文。后遂用杨侃计,铸五铢钱。自永安二年(529)九月至次年正月,官立炉开铸,文曰“永安五铢”。铸成后,“官欲贵钱,乃出藏绢,分遣使人于二市卖之,绢匹止钱二百,而私市者,犹三百”。此次铸钱,原拟尽力统一钱币,稳定钱值,均未达目的。且随着社会动荡不安,盗铸者益多,钱币大小轻重更为混乱,东西魏时尤甚。参见“太和五铢钱”(275页)、“永平五铢钱”(638页)。

猜你喜欢

  • 莫研

    藏语音译,一作莫占,原意“女奴”,实亦泛指旧时西藏寺院周围或农村借住领主或※差巴房屋的※堆穷户,故又译作“佃房户”。因须向房主服一定数量的徭役,服役者多为人身依附于房主的女性而得名。

  • 土们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苏仆延

    ?—207东汉末年乌桓首领之一。又作速仆丸。史称其勇健多谋。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初,为辽东乌桓大人,有部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卷入中原军阀混战。中平四年(187),受汉叛将张纯诱使,连续扰汉

  •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共同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加重压迫剥削,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各民族农民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席宝田

    见“咸同起义”(1617页)。

  • 加特奴

    ?—135汉西域车师后部王。※涿鞮弟农奇子。顺帝永建元年(126),因随汉长史班勇击匈奴呼衍王有功,被立为王。阳嘉三年(134)夏,偕后部司马等率1500人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今新疆博格多山),坏其

  • 分庄

    解放前四川羌族地区一种主要地租剥削方式。地主把土地租给佃户,收获时,佃户得将地里产物一半交给地主,这是一种高额剥削。还有一种是不论收成好坏,按预先确定租额缴租,俗称“铁板租”。

  • 对偶家庭

    参见“对偶婚”(642页)。

  • 雀林碑

    突厥文碑铭。1971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180公里雀林驿站东北发现。一说碑文是暾欲谷协助颉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咄禄)创立后突厥汗国后不久建立,约在唐武则天垂拱二至三年(686—687)。如此说成立,

  • 乌得盖

    见“恰克拉”(17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