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中国西北古族名。自称盍稚。关于其族源,主要有两说: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派,认为殷周时,氐族尚未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甲骨文虽有“”字,但含“絜带”、“征发”之意,并非族称,春秋战国时,始作为族称;一说氐、羌虽自古关系密切,然而从来都是两个不同民族。秦汉之际,分布于今陕、甘、川交界的白龙江、西汉水、岷江、嘉陵江等流域。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能织布,善田种,畜养猪、牛、马、驴、骡等,大多住板屋土墙。有本族语言,妇女编发,衣服尚青绛。部落众多,名目不一,因地而异,有白马氐、清水氐、略阳氐、临渭氐、沮水氐、汧氐、隃麋氐等,又以服色而名之为青氐、白氐,还有蚺氐(一说即赤氐)等。诸部分立,各有王侯和豪帅,多受中原王朝封拜。其中最大的一部,称白马氐。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汉朝在氐族地区设汶山郡(治今四川藏汶羌族自治县北)、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部分徙至汧水、陇山左右,或被迁至河西酒泉一带。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氐人及其地区成为魏、蜀争夺的对象,曹魏将其大量迁至关中、陇右。西晋时,氐人除居武都、阴平两郡外,还在京兆、扶风、始平及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形成两个分布中心,既保留原有部落组织,又受郡县管辖。后有部分氐人向关东河北地区迁徙。由于与汉族等错居杂处,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颇深,逐渐着汉服,操汉语,从汉姓,“婚姻备六礼,知书疏者日多”。西晋至南北朝时期,※清水氐杨氏曾建※仇池政权,※临渭氐苻氏建立※前秦,※略阳氐吕氏建立※后凉。尤以前秦苻坚为最强,曾一度统一北方,采取措施恢复社会经济,促进汉化。在十六国时期产生很大影响。至隋,氐族多逐渐融合于汉族。部分居住在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部的氐人,因地理环境特殊,在唐蕃长期和战不定中,未被双方同化。一说今四川平武、南坪及甘肃文县等地的白马藏人可能是其遗裔。

猜你喜欢

  • 岷州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洪武四年(1371)正月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属河州(今甘肃临夏)卫。时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下置千户所8,此即其一。

  • 托音

    蒙古喇嘛的称号之一。亦译脱因、脱印。《华夷译语》、《登坛必究》、《卢龙塞略》等释作“和尚”。后指贵族出身的喇嘛,如蒙古著名的※内齐托音一世、※内齐托音二世均为贵族出身。

  • 寨使

    金代※猛安谋克部村寨的管理者。50户以上的村寨设寨使1人,掌纠察户口,催督赋役,劝课农桑,禁察非违,巡警盗贼。

  • 石棺葬

    苗族丧葬习俗。流行于贵州省惠水县自称“蒙娄”的苗族中。行葬时,先挖出墓穴,用石板将四壁嵌好,穴底用竹席铺垫,置尸体于上,不放任何随葬品。上面石板盖严,再封土,封土外面有的还用石头垒成圆形围圈,不立石碑

  • 雅发罕鄂伦春

    清代对散处山野以纳貂为役的广大鄂伦春猎民的称呼。亦作“雅发哈俄伦春”。“雅发罕”,满语音译,意为“步下”或“步行的”。因其出猎少马多步行,故称,以区别于被调充驻防骑兵之※“摩凌阿(骑马的)鄂伦春”。后

  • 渴塞

    即“柯散”(1590页)。

  • 且兰

    古国名。夜郎国境内的小国。地在今贵州福泉一带。传说楚顷襄王时,遣将庄傒(又作庄豪)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改名※牂柯(即系船杙也)。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一小邑。汉元鼎六年(前

  • 马哈只墓碑

    回族墓碑。地在云南晋宁县昆阳城西郊月山坡之西侧。明永乐三年(1405),回族航海家郑和(原名马和)为父马哈只所立。红砂石质,高6尺,宽2.7尺,碑额呈半圆形。碑首镌刻篆文“故马公墓志铭”6字。铭文13

  • 侗族自称。又称“更”或“金”。参见※“侗族”(1458页)。

  • 阿巴泰

    1589—1646清初宗室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初封台吉。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与大将费英东等讨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棱二路。后金天命三年(1618),从努尔哈赤破抚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