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歌圩

歌圩

壮语称“窝坡”、“窝墩”、“欢龙洞”。壮族青年男女传统的娱乐与社交活动。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及云南文山州境内者,多有固定场所;其它地区无固定场所。多于春节期间及夏历三月三前后举行,其它重大节日或农闲时亦有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内的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携带五色糯米饭、红蛋、绣球、毽子及各种礼物,分别男女成群结队,前来赶圩,在圩上或附近寻找异性队伍,以歌相认,表情达意,由浅入深,有“见面歌”、“问好歌”、“盘问歌”、“考察歌”、“爱慕歌”、“交情歌”、“送别歌”、“约会歌”之别。间或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文体活动。通过对歌等活动,未婚者便可物色意中人,如情投意合,便交换信物,盟誓终身。歌圩的起源,北宋时已有记载。明代岳和声在《后骖鸾录》中曾详尽描述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月十七日壮族在柳州郊外举行的一次歌圩盛况。明末邝露在《赤雅》中还说:壮族歌圩有春歌、秋歌之分,春歌在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举行,秋歌在八月十五举行。《凭祥土州乡土志》(抄本)亦载:“时属四月,俗有歌圩,男女成群,各有行数,歌声互答,自乐其乐。然乐而不淫,有‘关雎’之遗风焉。”民间相传壮族歌圩起源于纪念唐代歌仙刘三姐,或说起源于古代壮族的“赛歌择婿”,久而成俗。

猜你喜欢

  • 恒格里

    见“恒格勒格”(1723页)。

  • 佛伦

    ?—1701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初由笔帖式迁兵部主事。康熙十五年(1676),迁工部郎中,授大理寺卿。十八年(1679),擢内阁学士。时吴三桂子吴世璠据云贵。奉命同侍郎金鈜赴湖广,筹集进

  • 甘丹康萨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位于拉萨大昭寺以北,小昭寺西南。原为拉萨地方首领顿珠结布之官府。其孙甘丹才旺于康熙二十年(1681)赴阿里驱逐克什米尔人入侵后居此,遂有甘丹康萨(府邸)之名。后为郡王颇罗鼐及其子珠尔

  • 恪尊

    即“可敦”(491页)。

  • 蛮司合志

    书名。清毛奇龄(号西河)撰。成书于康熙朝,共15卷,主要记述明代“自洪武暨崇祯一十六朝二百七十余年之间”湖广、贵州、四川、云南、两广等省土司的沿革、背向,及朝廷剿抚恩威政策的利弊得失等史实,对研究明代

  • 卡西双火圈

    傣语音译,“卡”意为“奴隶”或“有隶属关系的人”、“西双”即“十二”,“火圈”,为地域划分单位,一般包括几个或十几个自然村。系云南傣族封建领主对附近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统治和经济剥削的组织。解放前傣族封建

  • 奚嗢部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初期由八部组成,奚嗢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时

  • 唾契汗

    见“契汗”(1563页)。

  • 庄靖集

    书名。金李俊民撰。10卷,内诗3卷,文7卷。俊民,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字用章。承安五年(1200)进士,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金迁都后,隐于嵩山,自号鹤鸣道人。金亡,元世祖忽必烈征聘不就,卒赠

  • 阿旺罗桑丹比坚赞

    参见“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二世”(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