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鲁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新噶当派。因该派以戴黄色僧帽为标志。故又称“黄帽派”,清代则以“黄教”称之。宗喀巴(1357—1419,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人)创建。其自3岁于夏琼寺出家,至1409年,建黄教首寺甘丹寺,身体力行,严格遵循阿底峡《炬论》中的思想,且有所创新,针对长期以来藏区佛教界中戒律废弛、教法混乱之弊端,进行宗教改革。不仅为广大佛教界所拥护和赞扬,且适应了地方政权实力人物的需要,故获得大力支持,逐渐遍行于全藏,成为藏区佛教中的主流派。该派以持律守戒、三学(即闻、思、修)并行、显密双修的严格教程为特点,《土观宗派源流》称:“西藏所有余派,亦全无与格鲁派相匹敌者”。宗喀巴又以《炬论》为指导理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论》,广泛弘扬其说,并在世俗势力支持下,先建立西藏四大寺,作为该派之根本道场,建立一套完整的经院组织系统及学经条例,程序明确、五明兼学、先显后密、有条不紊。黄教对“别派所奉之法,其精要者随其所有,本派无不具备。”既能兼容别派之精华,又自有特色,遂胜于他派。该派自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受明朝封赐,得到历届中央朝廷的支持,尤以顺治之封达赖喇嘛,康熙之封班禅,遂形成两大系统,使黄教在“兴黄教安群生”的政策下迅猛发展,不仅受到国内蒙藏地区崇信,且影响域外的锡金、不丹。故被赞为:“在雪山之全部深广显密河流中成为一大法海”。当前黄教不仅以意识形态的信仰方式存在,且以宗教文化和民俗风貌得以发展。

猜你喜欢

  • 伊沙罕

    见“伊希卡噶”(807页)。

  • 巴罗提节

    新疆塔吉克族宗教节日。塔吉克语,意谓“燃灯节”。于伊斯兰教历四月举行。节期两天。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做许多“卡乌日”(酥油烛),外裹棉花,置于羊油中浸泡。节日第一天晚上,全家围坐一起,由长者唤每人名

  • 朝霞帽

    吐蕃赞普所戴之冠。系一种用红色软巾结成的帽冠,为赞普所专用。长庆元年(821),唐会盟使刘元鼎赴逻娑(今拉萨)会盟。亲见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服饰:“身披素褐,结朝霞冒(帽)首”。又敦煌石窟壁画“吐蕃王子供

  • 伊屠知牙师

    汉代匈奴王。※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所生子。被封右日逐王。后晋封右谷蠡王。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其异母兄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立后,以次当为左贤王(即单于储副,依次承嗣单于位)。因单于欲传位于己子,

  • 天盛二十二年卖地契

    西夏文契约。1页19行,页面48.5×22厘米。行款与汉文契约相近。正文11行。记西夏天盛庚寅二十二年(1170)党项族寡妇耶和氏宝导卖地22亩,值骆驼四匹。旁人不得过问,本人不能反悔,若反悔当依法受

  • 蛮志

    即“蛮书”(2272页)。

  • 达康

    专指徭役。见“达康档”(729页)。

  • 十二则溪

    贵州水西土司区划名。“则溪”,彝语音译,意为“仓库所在地”。贵州水西(鸭池河以西)安氏土司(初治贵阳城西半部,后移治黔西城)所辖十二则溪,初为仓库所在地,设官驻兵管理,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和军事据点。每一

  • 焚书

    书名。又称《李氏焚书》。明代回回人※李贽撰。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年至三十年(1576—1602),分6卷,分书答、杂迷、读史和诗四部分。作者以反对孔孟之道的“异端”自居,书中猛烈抨击儒家经典和假道学,提出

  • 刘哥

    见“耶律刘哥”(1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