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林西县长修纂。民国二十年(1931)成书。5册,大16开,线装本,铅印,约9万字。共5卷:卷1为地理志,包括疆域、山脉、河流、道路、桥梁、公廨、县城、区村、古迹、义田。卷2人事志,包括宗教、礼俗、战役、担负、慈善、节孝、农事、田制、名宦、乡宦、乡贤、商业。卷3政治志,包括行政、县公署、教育、音乐、公安局。卷4物产志,包括植物、动物。卷5文艺志,内有辽哀册、将军传、文庙。该书对了解和研究林西地区史志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林西县长修纂。民国二十年(1931)成书。5册,大16开,线装本,铅印,约9万字。共5卷:卷1为地理志,包括疆域、山脉、河流、道路、桥梁、公廨、县城、区村、古迹、义田。卷2人事志,包括宗教、礼俗、战役、担负、慈善、节孝、农事、田制、名宦、乡宦、乡贤、商业。卷3政治志,包括行政、县公署、教育、音乐、公安局。卷4物产志,包括植物、动物。卷5文艺志,内有辽哀册、将军传、文庙。该书对了解和研究林西地区史志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元代帝师名。见“答耳麻八剌饶吉塔”(2240页)。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
指旧时保安族的一种小本行商活动。多由青壮年为之。农闲时,从河州、循化或隆务镇集市等地,购得一些面粉、红枣、盐、茶、烟、糖、布疋、碱、大蒜、核桃、辣椒、农具、刀子等生产和生活日用品,或肩挑,或畜驮,运至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意为奶公。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其地位属于台吉的家仆。因乳母受台吉的尊重,故其夫常被台吉作为心腹家臣,跟随台吉左右,协助处理内外各种
见“炭山”(1651页)。
元武宗海山年号。1308—1311年,凡4年。
即“湖邪尸逐侯鞮单于”(2277页)。
西夏语“太后”之汉译名。
见“也速蒙哥”(143页)。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