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

清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清军攻战大凌河之后,明与清在辽西的战局较长时间处于相持状态。清军徘徊于锦州、右屯卫之间,而在其他方向却颇有进展,臣服朝鲜,进兵蒙古,铲除后顾之忧,“四方咸归,后患已绝”。为了取明而代之,清军必须从根本上打破锦州一宁远一山海关防线。而欲取宁远必先取锦州,欲取锦州必先夺环绕锦州的松山、塔山和杏山三城。崇德五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皇太极选锦州门户之地义州驻兵、屯田,积贮粮饷,围而不攻,断明兵援、粮饷,使明军深受威胁。次年,明廷令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以破皇太极围困锦州之策。五月至十月,双方展开围困与反围困的激烈争夺。清军总结锦州围困不严之失,于四城各立八营,挖深壕,筑垛口,设哨兵,出兵4万余人,严困锦州,逼松山,“势虽困锦,实乃伺松”。以锦州外城蒙古6千余人降清,明总兵祖大寿孤守锦州。四月,洪承畴统吴三桂等八大总兵13万众,进入松山、杏山间,并以6万之众,夺取乳峰山西石门与2万守东石门的清军对峙,获取小胜,军声已振。后皇太极亲督战前,指挥10万余众,断明粮道,掘壕筑垣,围困明军。明军粮饷不济,夜间突围,为清伏兵追杀,在四五天中,10余万众溃不成军。吴三桂等仅以身免,逃归杏山城,洪承畴退守松山,坚守孤城。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部下副将夏承德献城降清,洪承畴等被俘。三月八日,锦州守将祖大寿,亦以7千之众献城归降。

猜你喜欢

  • 将军渠

    清代新疆伊犁水利设施。又称大渠。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以“八旗”生齿日繁,须广辟屯田,遂于黄草湖凿渠引伊犁河水北流,经涝坝湾、双桥庄,灌溉镶白旗地。渠长数十里,溉田数万亩。为纪念松筠功绩

  • 拓跋沙漠汗

    ?—277鲜卑拓跋部贵族。※拓跋力微子。自三国魏景元二年(261)始,质子魏晋之都洛阳,习观风土,接受汉文化,穿汉服,学弹丸武艺,英姿瑰伟,为朝士所仰。晋泰始三年(267),以父年迈求归,晋武帝具礼护

  • 德勒克

    ?—1794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

  • 包衣喇嘛

    清代陵寝寺庙喇嘛。清制,在东陵隆福寺和西陵永福寺都设有包衣满洲喇嘛。如宫缺一样,缺出时由镶黄、正黄和正白三旗包衣佐领下人挑补,亦可在陵上一般服役的包衣满洲人中选补。参与陵寝祭祀等活动。

  • 木嵚

    1429—1485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惟高,号峻乔。纳西族名阿地阿习。※木森(阿土阿地)长子。正统七年(1442)袭父土知府职。天顺四年(1460),遣人赴京进贡。五年授太中大夫,世袭土官知府

  • 南平军

    古地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附近。南宋嘉熙三年(1239),移治隆化县(今四川南川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废。宋代※渝州蛮或南平僚居此。

  • 曷术石烈

    见“曷术部”(1652页)。

  • 青海

    今省名。简称青。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长江、黄河发源地。与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为邻。以境内有青海湖(史称西海、仙海、卑和羌海、鲜水海)而得名。面积737000平方公里。省会西宁市。古为西戎地,汉

  • 成德

    ①(?—1799)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氏。初以健锐营前锋从征准噶尔、叶尔羌有功。后随明瑞、阿里衮、傅恒征缅甸,战于旧小蒲坡等地。又从温福征小金川,战于斯当安等地,屡获胜,迁四川川北镇总兵。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