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秀墓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墓。在云南洱海之滨大理市下兑村,占地4340平方米。同治十一年(1872)杜文秀被杀后,身首异处,葬此。1917年杜氏之女修墓立碑。1985年重修,按回民习俗,墓为南北向,东西有两块大青石图案,南北各一块大理石碑,前碑刻“大元帅杜文秀之墓”,后碑刻阿拉伯经文。墓围由38套青石栏杆组成。墓地庄严肃穆,具有民族特色。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撰写《杜大元帅墓碑》,详述杜文秀生平事绩。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巴族民间传统炊具。一作“可”,门巴语音译,意为“石锅”。用手凿制。分平锅与深底锅两种。平锅用质地坚硬的青石板制作,适宜烙饼;深底锅用质地稍软的石头制作,亦有平底和弧形底的区别。一般敞口,口径20—4
土族他称。汉族、回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①吐蕃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东岱”,又译作千户所。约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诸“如”(“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是时吐蕃全境共设61个千户,具体分布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其形细长似鸡腿,故名。有的上下器径近似,有的上粗下细。一般为直口,短颈,溜肩,平底。是盛水或奶的容器,反映了契丹的游牧生活。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来流水(今黑、吉二省境内的拉林河)及其支流活论水(今活龙河,亦说呼兰河)流域。世祖完颜劾里钵时(1074—1092年在位),该部首领胜昆、主保率众归附完颜部。胜昆以功,于
旧时云南碧江怒族地区裁决案件的一种习惯法。俗称“神判”。通常用以处理较大而又没有足够证据的案件。由头人主持裁判,当事人双方筹集相等数目的牛只或其他财物,届时亲友邻居到场。裁决方法是,把一条长约60—7
1879—1956近代书画家。字恕,号心如居士。天津人。回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从师学书画,善画竹兰山水,能左手书画,擅作指画,画作仿董其昌之风。又长于诗文。热心教育事业,曾创办小学,执教2
清乾隆以后为八旗内年幼袭爵袭职人员所开办的学堂。雍正六年(1728),规定年岁未满的佐领和袭爵人员,皆入本旗义学内就学。乾隆元年(1736),改拨于八旗官学内就读。十七年(1752)定,八旗左右两翼各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者帖列山卫作绰拉题卫或绰拉题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