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琀
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长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有名望志尚,初李雄欲传为后嗣。玉衡十三年(323),以侍中、中领军与弟李稚出白水桥,击仇池氐杨难敌,长驱下辨(今甘肃成县西)。被难敌断其归路,四面受敌,被擒杀。
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末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孙,※李荡长子,成汉君主※李雄侄。有名望志尚,初李雄欲传为后嗣。玉衡十三年(323),以侍中、中领军与弟李稚出白水桥,击仇池氐杨难敌,长驱下辨(今甘肃成县西)。被难敌断其归路,四面受敌,被擒杀。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桑齐”。“仓”汉语“仓廪”,“赤”蒙古语,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管仓人”。元内宰司所属典膳署仓赤35人,与令,丞等共掌内府饮膳之事。
纪传体断代史书。清明史馆纂修,题张廷玉(1672—1755)撰。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2卷。是书凡四修,初修于顺治二年(1645)设立明史馆时。康熙十八年(1679),
?—约1588女真族,纳喇氏。又名康古陆、康古鲁。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外妇(一说锡伯女)所生之子。明万历十年(1582年),王台死。与台长子虎儿罕赤争产夺位。以“奸生子”被逐,逃至叶赫部,倚清佳努
一作果什哈。满语音译。清代八旗各级武官的亲随护兵。清制规定,武官不乘舆,从兵限以额:京城都统、统领、副都统及管理各营大臣,各准于前锋、护军、马甲内挑取跟班2人。驻防将军、都统,各准于领催内挑取跟班2人
1687—?清代第十一世卓尼土司。汉名杨汝松。甘南藏区卓尼人。6岁父亡,嗣土司位。12岁学经。执掌政务,日益成熟,精通汉语文。妻曼香哇,有才智,为得力内助。康熙四十六年(1707),率土司兵助清军平定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
元代地名。又译答兰答八思。位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一支流,和林(今哈尔和林)西。为太宗窝阔台汗驻夏之所,在此召集诸王百官聚会,颁布律令,商议帝位继承及征伐等军国大事。
见“兀者揆野木千户所”(113页)。
见“全辽文”(830页)。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牧区基层组织的执事之一。任期不等,在甲本(百夫长)领导下,负责征收各种差税和※“其美”租,每年召集本部落牧民清算各项差税及“其美”租的支出帐,三年清点一次本部落的牛、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