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剑大棒
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木剑大棒者,太宗(927—947)时制。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依制,“木剑大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会同二年(939),“乙室大王坐赋调不均,以木剑背挞而释之。”(卷4)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五月,“以南大王※耶律信宁故匿重囚及侍婢赃污,命挞以剑脊而夺其官。”(卷18)这是较轻的体罚。
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木剑大棒者,太宗(927—947)时制。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依制,“木剑大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会同二年(939),“乙室大王坐赋调不均,以木剑背挞而释之。”(卷4)辽兴宗重熙六年(1037)五月,“以南大王※耶律信宁故匿重囚及侍婢赃污,命挞以剑脊而夺其官。”(卷18)这是较轻的体罚。
见“布延彻辰汗”(471页)。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图尔格依格尔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其首领密尔杂曾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西300余里乌帕喇特卡伦外游牧,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中部。清光绪十五年(1889)置。辖域东西120里,南北165里,东达松花江东岸伯都讷厅,西及奉天昌图府怀德县,南至伊通边境,北界农安县。唐为渤海扶余县地。辽太祖破龙州,迁其民于此
壮、布依族民间传统食品。流行于广西、贵州等地。为阴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重大节日中的供品和食品。制法:将枫树叶或枫树皮捣碎,晒半干,放入水中煮,取其汁泡米,再把米蒸熟;或将半干的枫树叶放入
见“匹黎尔”(197页)。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之附加条款,又称《藏印议订附约》、《藏印续约》等。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1893年12月5日)清政府代表参将何长荣和英国代表政务司保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组成部分。又作姑苏。居碎叶川(今楚河)西,·与葛逻禄、处月、处密、畀失等部相邻。后分为两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称哥舒阙俟斤、哥舒处半俟斤。唐永徽二
见“罗藏拉卜坦”(1422页)。
860—890唐末将领。字崇远。西突厥别部沙陀人。祖籍陇右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侄,朔州刺史李德成子。少善骑射。中和二年(882),随从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任奉诚
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文舞。源自满族传统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等重要节日宴享时举行。舞时选侍卫之狷捷者10人,俱着一品朝服于庭院而舞。歌者着豹皮、貂帽。以满语奏歌,敷陈国家忧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