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晾马台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围猎或参加骑射比赛。详见“晾马”(2218页)。 ②明代蒙古地名。在今内蒙古丰镇县以东,山西大同得胜堡塞北。明代处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的驻牧区内,因蒙古族牧民在此※晾马(即控马、吊膘的场所)得名。隆庆五年(1571)五月,※俺答汗率右翼三万户在此接受明朝的封号“顺义王”,宣誓与明朝永远保持和平友好,互不侵犯,并发布处理明蒙关系的《规矩条约》13条。此后明蒙关系进入和平通贡、互市的鼎盛时期。

猜你喜欢

  • 炳多优

    瑶语音译,意为“平地瑶”。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广西恭城、富川和湖南江华等地。居地较为平坦,又因长期与汉族多有交往或杂处,故在瑶族中生产力水平较高,大多说汉话。

  • 阿旺图丹旦白尼玛

    约1811—1846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嘉庆十五年(1810),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四世圆寂后,被选认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五世。生于塔尔寺所属的梅仰部。察罕诺门汗胞弟。道光(18

  • 罗卜藏锡喇布

    ?—1781清朝蒙古王公。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郡王鄂勒斋图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雍正七年(1729),尚县君,封固山额驸。九年(1731),赐乾清门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

  • 坐地抛砖

    壮族旧时葬俗。流行于广西右江流域。该地壮族凡正常死亡的老人下葬后,须由死者亲属坐在墓旁举行掷砖仪式,把一块砖头抛向远方,然后以砖头的落点至坟墓的中心点作为半径,绕坟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的周围打上记号,

  • 黄可经

    清永淳十三屯壮族人民抗租首领。广西永淳县那决屯望阜村人。壮族。道光末年,永淳一带壮族地区地主对佃农肆意盘剥,民情激愤。咸丰元年(1851),与杨隆盛、陆锦钦等结盟拜会,竖旗聚众,倡议抗租,提出“一县土

  • 杨景言

    见“杨景贤”(977页)。

  • 和州

    见“高昌”(1907页)。

  • 特默齐

    ?—1793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达延鄂齐尔汗曾孙。自幼生长于准噶尔。及长,与从侄班珠尔同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地区。乾隆十九年(1754),为避达瓦齐乱,随阿睦尔撒纳等内附,驻牧喀尔喀界

  • 吉雅其巴尔肯

    萨满教神祗之一。达斡尔语音译,“吉雅其”的词根是“吉雅”,意为“命运”;“巴尔肯”,意为“神”,即司命运的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地区,达斡尔人家家都供奉,但各地称呼不一,海拉

  • 西施

    又称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佳丽。浙江诸暨苧罗村人。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4),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屈辱求和,并入吴为质。勾践为了博得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与范蠡施以美人计。与郑旦两人被选,献于吴王。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