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勒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徙毕恳忒村,与温都部人乌春相结,举兵反完颜部,兵败,被执,获宥,终不自安,徙居吐窟村,复与乌春、窝谋罕等结约构兵,又被擒献于辽,部众被并。此部族人后来皆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金源郡。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斡勒氏多改为汉姓石。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即景祖,1074年前在位)时,该部杯乃率众附完颜部,自是,与兄弟俱居于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之北。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阴有异志,徙毕恳忒村,与温都部人乌春相结,举兵反完颜部,兵败,被执,获宥,终不自安,徙居吐窟村,复与乌春、窝谋罕等结约构兵,又被擒献于辽,部众被并。此部族人后来皆以部名为姓氏。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金源郡。在女真族推行汉化过程中,斡勒氏多改为汉姓石。
见“额尔德尼昭之战”(2537页)。
西夏文译汉文儒家经典。写本,草书,蝴蝶装。除最后一章稍残外,全书保存基本完整。共77面,页面24×14.7厘米,面7行,行20字左右。注释比正文低一格。原文为宋吕惠卿注本,前5页为吕注序译文。译者佚名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因居于北山(即今甘肃张掖以北之合黎山及北大山)而得名。据《晋书·李玄盛传》等所载,东晋义熙二年(406),南凉秃发傉檀遣人由姑臧(今甘肃武威)“假道于北山鲜卑”,送李玄盛
西夏仁宗李仁孝墓号。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
古地名。亦名尉那岩城。高句骊国第二个都城。故址为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一说在今朝鲜义州,不确。高句骊始祖朱蒙建国,初都于※纥升骨城,朱蒙卒,子类利继位称瑠璃王,于其二十一年(公元2年),筑尉那岩城,次年迁
岁时节日。流行于今内蒙古陈巴尔虎地区。为鄂温克族牧民旧时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内容有:把种羊放入羊群,开始宰杀牲畜,储存过冬肉食,决定出卖哪些牲畜,受雇牧工于是日上工或被解雇。
170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又译车楞端多布、车楞敦噜布、策凌端多布、策凌敦多克。※阿玉奇汗之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六月,陪同阿玉奇汗会见清廷
元明时对今“卫藏”的称谓。一作乌斯藏。为今冈巴拉山以东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及冈巴拉山以西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两地合称。清称卫藏,“卫”即“乌思”之拉萨语音译,指前藏,“藏”指后藏,今统称。元属乌思藏纳里
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洪格尔苏木南60华里处,故俗称洪格尔庙。康熙五十年(1711)兴建。为西大庙分庙。有殿舍100余间,为汉、藏型混合式建筑。寺内喇嘛最盛时达500人。由活佛任住持,另有两名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