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不野
①即“大㚖(76页)。 ②辽天庆六年(1116)擒高永昌献金将斡鲁者,亦名挞不野,为高永昌部下,或说其为二人,或说为同一人。 ③即“答不也”(2238页)。
①即“大㚖(76页)。 ②辽天庆六年(1116)擒高永昌献金将斡鲁者,亦名挞不野,为高永昌部下,或说其为二人,或说为同一人。 ③即“答不也”(2238页)。
1023—?辽代将领。字婆丹。奚族。为奚六部敞稳萧突吕不之六世孙,萧拔剌子。史载其貌伟善辩,能通契丹、汉两种文字。善骑射击鞠,所交皆名士。年四十,始入仕,为护卫,参与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以功迁护卫
即“率宾水”(2093页)。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意“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田列克、帖良古惕。分布于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以东前苏联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一说此称唐代已见于突厥文碑铭,即“多览葛”。《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奴隶对蓄奴主妇的尊称。又作阿腰,珞巴语音译,原意为“奶奶”,转意为“女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女性的一概称谓,意为“奶奶”。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金建国前女真部落联盟长称号。女真语音译,“都”意为“核心”(一说借用汉语),“勃极烈”意为“官长”、“首领”、“头目”,合为“核心头目”或“总头目”之意。《金史·国语解》谓:“总治官名,犹汉云冢宰。”
约1842—?清代德尔格忒土司。又名罗追彭措,俗称甲格马。藏族。丹策多吉泽仁南结土司子。咸丰二年(1852),继土司位,后封为宣慰使。同治元年(1862),瞻对首领工布朗结占领其地,夺土司权,与母被囚
东汉碑刻。1979年在新疆巴里坤松树塘附近发现。碑体为不规则条形块石。碑高1.48米,宽0.7米。阴刻隶书5行,每行13字。所刻年号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第二行“任尚”二字和碑头“汉平夷碑”均尚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清初书画家、诗人。字弋云,号鹫峰。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回族。清初著名诗人“西泠十子”之一丁澎堂兄。顺治五年(1648)举于乡,终身不仕。与堂弟丁澎、丁滢均少负才名,又居住仁和之盐桥,有“盐桥三丁”
宋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佛教后宏期首创人拉勤贡巴饶塞十弟子之一。11世纪后藏人。学法有成,于今后藏夏鲁寺地建坚公寺,以宏扬佛教。因初无寺僧,内只有空立木梯,故又称坚公齐东囊东寺。后以罗顿多吉旺秋出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