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扫寨

扫寨

布依族旧时宗教迷信活动。流行于黔南和黔西南。每年春季进行。意为把寨内邪魔扫除干净,以保人畜健康,五谷丰登。此外,凡遇狗上房、山羊叫、看见火星等,则随时请摩公(巫师)扫寨驱鬼。各地做法不一,一般为:在扫寨当天,先在寨内扎一纸轿或龙船,在寨门口插两根龙竹,上用稻草绳连接,中间挂一把木刀;一个摩公身穿法衣,头戴法冠,左手持木棒或宝剑,右手摇响铃,口念巫词,走在由两大汉抬着的纸轿或龙船前面,众人牵着狗、羊、提着鸡、鸭紧随其后,挨家挨户“驱鬼”;扫毕,各家闭门,紧关寨门,表示鬼邪已被驱逐。然后各户去一人随同巫师将纸轿、龙船送到河边烧掉,把纸灰扫入水中冲走,再杀狗、鸡、鸭,当场煮熟,众人聚饮。同时,每家每户也如同过节一般,杀鸡买肉,吃团圆饭。苗族亦有是俗,祭祀活动稍异。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或九月九举行。行期1日,由巫师主持,全寨男子参加。巫师肩扛一根带枝叶的竹杆,吊一只公鸡,手执缠有草绳的一节竹筒。两名陪伴的巫师抬着各色纸扎的小房子,内坐一纸人,称之为“瘟神”。巫师们挨户用主人倒入竹筒内的水,喷向火塘周围,口念咒语,以示灭火消灾。届时,其他男子参加修路、掏井、埋沟、打扫卫生。待巫师走遍全寨各户后,众人持预备之猪肉等食品至河边,杀鸡祭祀。全寨男子参加吃喝,故又称“打伙会”。流行于贵州贵定、龙里等地。

猜你喜欢

  • 玄玉浆

    元代宫廷饮料。对“黑马湩”(蒙语“哈剌忽迷思”)的雅称。其制比一般马湩精细,取马乳,经发酵,搅动七八日之后方成,味甘,色清(一般马膻则色白而浊,味稍酸而膻)。供贵族、领主饮用。元代被列入“八珍”,用于

  • 南面官

    见“汉官”(616页)。

  • 广仁禅院

    佛教寺院。寺址在岷州(今甘肃岷县)。熙宁六年(1073),宋军占领岷州。神宗以其地皆吐蕃,人皆信仰佛教,欲以塔庙尊严以示之,达安抚其众之目的,遂于七年六月,令建该寺,并赐名“广仁禅院”。毕功于元丰七年

  • 朵甘巡检司

    明代藏区朵甘地方官署名。司朵甘地方(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捕盗及巡检等事。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由故元朵甘捕盗司改置。初任监藏令占等3人为巡检司巡检。

  • 仲巴呼图克图

    清代西藏扎什伦布寺总管。藏族。其母为拉达克王之女。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之兄。为管理班禅商上事务的商卓特巴。乾隆四十五年(1780),陪班禅入京祝贺乾隆帝七十寿辰,赐“额尔德木图诺门罕”名号。班禅于北

  • 斫句迦

    见“朱驹波”,(792页)。

  • 角端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又作角��。《南村辍耕录》等称:相传其形怪异,色绿,高数十丈,头生一角如犀牛,形状似鹿而生马尾,能日行1万8千里,通晓诸国语言。据云成吉思汗西征时于印

  • 德力格丁

    部分鄂温克族人信奉的神灵之一。鄂温克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阿荣旗地区。人脸长疥疮时供之,祭物是小米粥和狍胸骨。偶像为桦树皮或红铜剪成的一老翁面具,悬挂在门上。

  • 史禄

    越人。秦时为监郡,故多称史监郡。秦始皇为巩固对岭南的统一,发兵50万伐百越,受命开凿运河,沟通湘、漓二水,转运粮饷。河长60余里,流经地势比降度大,故在沿河置陡门26座,舟入陡门,顺次启闭,通过改变水

  • 郎松

    藏语音译,又称“劳让”,意为喇嘛管理者。解放前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基层组织中管理宗教的官员。例由土司之兄充任,无兄者,其姊亦可任之。僧人身份,着僧服,信本教(黑教)。可代土司处理事务,无直属百姓,由土司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