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超
十六国时期南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祖明。南燕国君※慕容德之侄。初封北海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司隶校尉,被慕容德收为义子,立为皇太子。南燕建平六年(405),德死,嗣位,改元太上。即位后恣虐日甚,好畋游,不恤政事,不纳臣下谏言,政出权幸,渐使上下离心。太上二年(406),遣军镇压慕容法之乱。五年(409),遣军扰晋宿豫、济南,兵败。六年,晋将刘裕攻破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后,被执送建康处死。南燕亡。
十六国时期南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祖明。南燕国君※慕容德之侄。初封北海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司隶校尉,被慕容德收为义子,立为皇太子。南燕建平六年(405),德死,嗣位,改元太上。即位后恣虐日甚,好畋游,不恤政事,不纳臣下谏言,政出权幸,渐使上下离心。太上二年(406),遣军镇压慕容法之乱。五年(409),遣军扰晋宿豫、济南,兵败。六年,晋将刘裕攻破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后,被执送建康处死。南燕亡。
(AlphabetumTangutanum Sive Tibetanum)书名。意大利卡普清拉萨传教会的马切拉答的卡西阿诺(P · Cassiano daMacerata)神父撰。作者曾在西藏拉萨传教
清代八旗组织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俗称满洲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将满族社会原有的牛录组织加以改组扩大,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黄、红、蓝、白四旗。四十三年(1615
见“萧耨斤”(2000页)。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巩乃斯县城西北57公里种羊场北,海拔835米。墓地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公里,墓葬约130座。墓地中最大封堆高10米,底周近300米;其余封堆高度俱为0.5—2米,封底直径7—2
见“久越得犍”(129页)。
蒙古尼伦诸总之一。又作巴鲁刺思、把鲁剌思,巴鲁刺。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巴鲁剌台后裔。相传其身材魁伟,食量过人,故名,后子孙遂以为氏。逐渐繁
明清时期驻居于西宁地区诸土司统称。即:西祁土司,原西宁卫指挥使祁贡哥星吉裔,土族(一说蒙古族),世居西宁县南90里寄彦才沟高墙堡等地,辖土民800余户;东祁土司,西宁卫指挥同知朵儿只失结裔,蒙古族,世
见“女真译语”(147页)。
见“峒丁”(1646页)。
蒙古部名。又作阿霸垓。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同始称所部之名。其孙(一作曾孙)多尔济,号额齐格诺颜,原附属察哈尔,后为避林丹汗侵虐,迁牧喀尔喀,游牧于克鲁伦河,依车臣汗硕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