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思可法

思可法

1285—1370

元代云南“麓川王国”首领。又作思可发。原名刹远。傣族。其地原为勐卯部,元初建麓川路(今陇川、瑞丽、遮放地,治瑞丽)。后至元六年(1340),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罕静法卒,无嗣,被迎立为勐卯主,建城于蛮海。即位后称思可法, “思”傣语意为“白虎”, “可”意为“获”,“”意为“王”,以其曾擒获白虎,故名。在位四年,迁都者阑(勐卯南),“服用制度,拟于王者”,据地自立,形成割据局面。乘元朝末年统治削弱之机,兼并周邻诸地,势盛。至正二年(1342)、六年、七年,元顺帝先后遣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不老、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亦秃浑等讨伐或遣使招谕,均告失败。元遂招降麓川统属下之诸土司,以孤立之。因惧元朝大军讨伐,于十五年(1355)遣子满散(又作莽三)入朝贡方物,受元封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进而吞并邻近36路、48甸,攻占远干(镇源)、威远(景谷)二府。在所兼并地区废土官,派亲信治理。按等级分成大小不同的“采邑”,作为世袭领地,分授诸首领。在其治理下,麓川政治、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明洪武三年(1370,一说二年)卒。

猜你喜欢

  • 茶山人民起义

    云南思茅、普洱等地拉祜、傣等族茶农反对封建剥削的斗争。清代,思茅为普洱茶六大茶山的产销集散地。雍正七年(1729),官府在此设总茶站平价收购,强令西双版纳、思茅、普洱,以至临沧等地茶农不分远近均运此销

  • 的里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10世纪时是阿姆河左岸仅次于乌尔坚奇的大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达尔甘一阿塔,位于乌尔坚奇东南。

  • 敦敦河卫

    见“镇真河卫”(2511页)。

  • 麻陇

    参见“白玉”(594页)。

  • 佛架玛发

    萨满教神祗之一。赫哲语音译,意为“火神爷”。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旧时因取火困难,对火十分敬畏,认为火有神主宰,尊称为“佛架玛发”。虽无供奉的具体神偶,但对火的禁忌很多:不能跨越火

  • 察割之乱

    辽代(契丹)初期重大政治事件。察割,即耶律察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四弟耶律安端子,为辽世宗耶律阮的族叔。世宗即位时,淳钦太后不允,将兵抗击,在此两强争斗之时,他见世宗宽厚,乃怂恿其父投附世宗。后世宗确立

  • 裕勒都斯

    明、清西域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图志》作珠勒都斯。今作玉勒都斯。因裕勒都斯河得名。“裕勒都斯”,维吾尔语“星”之意,指河源处众泉涌发如星。地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分为大、小两处谷地。

  • 楚本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据《德乌佛教史》载,其职能是负责牧业中的旄牛、犏牛、马匹、绵羊及军帐营幕事宜。相当于牧监卓本。

  •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 李骧

    ?—328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字玄龙。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西晋东羌猎将※李慕第五子,※李寿之父。晋惠帝元康(291—299)末年,与兄李特等流入益州。曾为益州刺史赵廞督将,罗尚之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