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德根

德根

①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卡珞”。据传为阿巴达尼之子当邦的后裔,从藏区工布迁至今西巴霞曲(河)流域北部。支系较多,有伊格、基英、基捷、爱约木、蒙疏、堆衣、马宁、莫孟、哎洛、登沙尔、登马尔等,人口约3万左右。男子前额至耳际的头发均剪短,余发向后披散长约8寸,头戴圆形藤帽,身披毯子,以竹签别牢,左臂袒露。箭筒挂在腰间左侧,佩刀无鞘,直插于腹前腰带上。下身不穿裤,只用铜或木头做成勺形,以蔽私处,不穿鞋,抽旱烟。女人头发亦剪成男子式样,但扎成辫子,身披毯子,长及膝部,上面再穿用鸡爪谷秆编成的裙子,喜戴红、蓝、白色串珠。有抵抗外国入侵的光荣传统。参见※“博嘎尔”。(2152页) ②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齐墨氏。世居义州地方。顺治五年(1648),以分得拨什库(骁骑校)从征江西叛镇金声桓,用云梯攻南昌府,奋勇先登,城克,论功授云骑尉。九年(1652)恩诏升为骑都尉。十年,从征广东,至新会县,破西安王李定国,追击时,李定国部下都督吴三省等驱象1只、马步兵1600余人,在路傍列阵拒战,奋击,大败之,论功受赏。

猜你喜欢

  • 兀勒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斡赉城卫,并说清代有斡赉城,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之北,混同江(松花江及其注入后的黑龙江)之南,与摩和啰噶珊相近。

  • 奥绒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工布地区。其成员代本奥绒巴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当雄反击准噶尔战争中牺牲,其子继之指挥拉藏汗之工布地区藏军,六十年(1721),任代本。另一成员工布第巴奥绒巴之子,为

  • 十三氐道

    汉代在氐族聚居区所置诸县的总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有蛮夷曰道”。《后汉书·百官志》说:“凡县主蛮夷曰道”。即:武都道、氐道、故道、平乐道、沮道、嘉陵道、循成道、下辨道、甸氐道、阴平道、刚氐道

  • 索莪罗

    即“索伦”(1829页)。

  • 新罗道

    渤海王城赴新罗国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渤海赴新罗的道路有东、中、西3条,此指从渤海王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陆行,经南京南海府抵新罗的中路(东、西两条皆为沿海岸线的水路,且东属“日本

  • 喇嘛营官

    清代驻西藏边界的藏族喇嘛官员。边缺、大缺、中缺、小缺各营官内均有喇嘛补放之营官。各层喇嘛营官不给顶戴,缺出,以喇嘛补,多系达赖喇嘛随侍之人,如仍在达赖喇嘛前服役,勤劳年久,不能远离,由驻藏大臣另派员,

  • 巴尔珲岭

    清代新疆山名。见《西域水道记》。《乾隆内府舆图》作巴尔浑必拉(“必拉”,满语意为“岭”)。《西陲总统事略》称巴尔浑大山。位于今中亚伊塞克湖南。

  • 东汉时鄯善王。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与莎车王贤遣使向汉贡献,西域复通。二十一年(公元45年)与车师前王等共18国俱遣子入侍,献珍宝,请汉复置都护,以阻遏莎车之侵扰。未获允,侍子被遣还,乃致书

  • 药杀水

    西域古河名。见《隋书·西域传》,流经石国(今中亚塔什干)。《新唐书·西域传》:流入中国称真珠河,亦曰质河。又云: “��捍(今费尔干纳)东临叶叶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

  • 绥本喇嘛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专管活佛衣食住行诸事。是※商卓特巴的助手,在其支配下履行职责,下属有※尼尔巴。为活佛府邸的主要办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