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川黔滇苗文

川黔滇苗文

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文字,简称川黔滇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新创的3种文字之一。川黔滇苗文方案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贵州省毕节县小哨苗族乡大南山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声母共有53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声母b、 p、 m、 f、 w、z、 c、 s、 d、 t、 n、 l、zh、 ch、 sh、 r、 j、 q、x、 y、 g、k、 h等23个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各个不同发音部位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 np、nbl、 npl、 nz、 nc、 nd、 nt、 nj、 nq、 ng、 nk、 ngh、 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在鼻音、边音前加h表示,如hm、hn、hi;卷舌塞音声母用在d、t后面加r的办法表示,如dr、tr、ndr、ntr;dl、tl声母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清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kh分别表示[q]、[qh];由于有带鼻冠音的声母ng,舌根鼻音声母写作ngg,和汉语拼音方案不同。韵母共有31个,其中用a表示展唇后低元音,ua表示圆唇后低元音,eu表示展唇前次低元音和展唇后高元音的复合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分别用字母b、x、d、l、t、s、k、f表示,其调值分别为43、31、55、21、44、13、33、24。川黔滇苗文主要适用于四川省古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高县、长宁、木里藏族自治县、盐边,贵州省金沙、赤水、仁怀、遵义、息烽、毕节、纳雍、黔西、大方、织金、普定、普安、兴义、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六盘水,云南省镇雄、威信、彝良、师宗、文山、砚山、丘北、西畴、麻栗坡、蒙自、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个旧、弥勒、元阳,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那坡等县市说川黔滇次方言的苗族,约计有140万人。川黔滇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安多政教史

    藏文书名。全称《详论安多地区(多麦)佛教发展史海》,又简称《史海》。扎贡晓仲衮却丹巴若杰(1801—?)撰。成书于1865年(一说1833年,增补于1849及1969年)。作者甘南夏河人。5岁被确认为

  • 撒珊珊

    傈僳语音译。即竹签卦。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占卜形式之一。 卜卦时将专门用于卜卦的27根竹签随意分成三股(并非每股9根平分),一股称“枯娃”,代表问卦者本人;一股称“尼马”,代表中间者;另一股称“尼划”,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细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实勒们河卫,并将永乐三年(1405)正月所设失里绵卫和永乐七年(1409)九月所设失里木卫均作实勒们卫。

  • 三坊一照壁

    白族民居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由“三坊”房屋及一座照壁围成封闭型院落。每坊屋皆为三开间两层,其位置及使用有主房、厢房之别。开间进深在大理一带几乎相等,在剑川一带厢房稍小。三坊的底层为居室,楼层储存杂物。

  • 吴者泥

    ?—1414明永乐年间苗民暴动首领。湖南保靖县筆子坪人。苗族。永乐十二年(1414),与苗金龙率苗民暴动,自称苗王。贵州答意、治古(皆在今松桃县境内)等地苗民,在其子吴担竹、吴亚麻联络下,纷起响应,共

  • 苴那时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又作苴乌星。辖地在勿邓部之南70里,丰琶部之北,占有今四川越西县普雄地区及美姑县北部,与勿邓、丰琶合称东蛮三部。下辖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地虽狭,势力最强,被三部推为长

  • 纠里阐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纠里阐为辽太祖※弘义宫下之一抹里。

  • 仆多

    见“仆朋”(318页)。

  • 扎拉芬

    ?—185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博尔济吉特氏。福建建宁镇总兵庆林子。道光十一年(1831),由闲散授蓝翎侍卫。二十年(1840),升头等侍卫、侍卫班领。二十七年(1847),因军政卓异赏副都统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