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崖葬

崖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置于崖壁或崖穴安葬。主要分布于川、黔、湘、鄂、桂、滇、粤、闽、台、浙、皖、赣、陕等省区。其年代上限可能至夏朝,下限一般至明、清。贵州部分苗族地区和台湾省某些高山族群体中至今仍有此葬俗。大致可分3种类型:(1)悬棺葬。在距地面数十米之石壁上分别平行凿2小穴,将碗口粗之木条贯入穴内,并使之伸出崖外。再将棺材平置于木条上,使之“悬”葬于空间。此种葬法以四川珙县、兴文等地最为典型。(2)崖洞葬。系在天然崖穴安葬死者。一般以一寨或一家族死者同葬于一穴,有的多达上百具。此种葬法分布最广,为崖葬之主要形式。(3)崖墓。以人工在崖壁上凿造墓道和墓室以葬死者。崖墓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也有少量发现。有人认为悬棺葬和崖墓是统治阶级的葬法。崖洞葬则被认为是与古人类居住洞穴有关。

猜你喜欢

  • 景山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代为内务府三旗满蒙汉包衣子弟所开办的学堂。康熙二十四年(1685),圣祖玄烨以内府竟无书、射之人,应设学房加以教导,遂命在其常见之处设立满书、汉书各3房,属内务府,委司官5人管理。于满

  • 乌子江

    见“乌苏里江”(341页)。

  • 崇德

    清太宗皇太极年号。1636—1643年,凡8年。

  • 富德

    ?—177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驻防吉林。乾隆十三年(1748),从经略大学士傅恒征金川有功,自护军擢至二等侍卫,累迁副都统。二十年(1755),以参赞大臣随军征阿睦尔撒纳,因奋勇击杀立

  • 袞杜桑波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仁邦巴家族后裔,桑主孜宗本诺桑哇(即诺布桑波)之次子。依帕竹阐化王查巴琼内,准其袭父职,仁没藏仁蚌宗宗本。与萨迦派大德袞钦桑结佩及果热南僧格建供施关系。正统十四年(

  • 旱金莲

    简称旱金,或金莲。花名。契丹地区著名花卉。大如掌,似荷花,色黄,光彩烁人。于五、六月开花,入秋,茎株俱萎。宋同州郃阳县令胡峤陷居契丹7年,曾于《陷北记》中记有此花,称其为“异花”。据《辽史》记载,辽道

  • 李贽

    1527—1602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今属泉州市)人。回族。本名林载贽,后改姓李,字卓吾,又字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祖辈皆从事航海贸易或担任翻译。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历任教谕

  • 托恩

    维吾尔语音译,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袍名。其制与内地袍大体略同,大领窄袖,领无扣。男右衽,女敞前襟,袖平不镶,四周连纫,高贵者用锦绣、冬用貂、狐;一般人则多服缎、罽、绸、褐,冬服羊皮。一是旁无衽,当胸5扣,

  • 苗疆屯防实录

    书名。撰于清代,不著撰人。36卷。分类记载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湖南乾州、凤凰、永绥、古丈坪、保靖、麻阳、泸溪7厅之屯防纪略、各种禀呈、条奏、奏详,苗疆建置沿革、营汛、碉卡、剿办苗事

  • 旧时茫蛮、苗等民族对其君长、酋长之称呼。亦称猛、莽。《蛮书》:“茫是其君之号”。《炎徼纪闻》:“苗人称其酋长曰茫”。《荆南苗俗记》:“茫,苗称酋长也”。现沧源佤族语言中仍称官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