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山林队

山林队

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强迫鄂伦春族青壮年男子组建的地方武装。初称“山林游击队”或“栖林游击队”,日伪时期改用是名。民国十四年(1925,一作十三年)始建。辛亥革命后,鄂伦春族社会仍沿用清代路佐组织和八旗兵制度,但已非常松弛。北洋军阀为搜索“胡匪”和防止外国“入侵”,利用鄂伦春人娴于跋涉、精于骑射,在路佐组织基础上,于1923年将鄂伦春族青壮年组编“保卫团”,隔一年后改名为“山林游击队”,1932年复改名为“保卫团”。初以一佐编为一队,每队三五十人不等。队的军官由原来鄂伦春族的佐领、领催兼任。先归道尹管辖,后县里也有了节制权力,1931年改属黑河警备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巡逻山林,强化治安。队员不脱离生产,即一面巡山,一面狩猎。枪支、马匹和子弹等都由当局发给。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强制鄂伦春族18—45岁的猎民,以伪旗县为单位编制“山林队”,经常胁迫他们与东北抗日联军作战、偷渡黑龙江侦察苏联情况,使抗日武装蒙受很大损失,也使鄂伦春人遭受极大伤亡。为强化对“山林队”的控制,每队或数队派有一名日本“指导”官,对队员动则训斥、毒打,以至活活打死;还贪婪地掠夺鄂伦春人的贵重猎品,强奸、霸占鄂伦春人的妻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压榨,在抗战胜利前夕,部分山林队员反正,配合抗日部队打击日军;有的自发打死打伤日本“指导”官后,加入抗日联军。

猜你喜欢

  • 喀喇沙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黑城”之意。康熙(1662—1722)中,准噶尔部噶尔丹占其地为牧场。清朝平定准部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喀喇沙尔城。城周254丈,高1

  • 小什克贝勒旗

    见“绰罗斯南右翼头旗”(2143页)。

  • 阿力麻里古城

    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约45公里克干山南麓,克干河流经古城东南。周长约25公里,城垣及城内建筑均毁。出土有无孔金、银币,银币上铸有阿拉伯文,为回历727年(1327)所铸。遗存石刻上刻有十字架及叙利亚

  • 长庆寺

    元朝官署名。掌成宗斡耳朵(帐殿)及怯薛歹(护卫士)人等衣粮诸事。泰定元年(1324)置,设寺卿6员掌寺事,秩正三品,下领少卿、寺丞各2员。

  • 车凌旺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尔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齐旺子。初授协理台吉,隶从兄车布登右翼中旗。康熙五十年(1711),以追缉巴尔呼逃人功,授一等台吉。五十一年,授札萨克。雍正元年(

  • 把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七年(1409)三月,葛林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秃里木等120人来朝,于其地置卫,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版长卫,并说清代有版长峪,在兴京(今辽宁省新宾

  • 奉天开基建国桂王

    环州起义首领区正辞的封爵。参见“环州起义”(1277页)。

  • 岷州

    古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隋大业(605—618)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四年(621),为总管府,管岷、宕、洮、叠、旭5州。八年(625),吐谷浑入扰此州,并请与唐互市于承风岭。贞观

  • 答苍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答藏、思达藏、达苍。今之吉隆。永乐十一年(1413),明中央政府封其地政教首领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南渴烈思巴为萨迦派后裔,其曾祖在元代曾尚长公主,封白兰王,并以达苍为基地发展势力

  • 出万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察罕山卫,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爱珲)北有察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