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宣政院

宣政院

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的中央机构。世祖至元元年(1264),始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今西藏)来朝见于宣政殿,故改名宣政院。以帝师总领其事。下设院使(秩从一品)、同知、副使、佥院、同佥、院判、参议、经历等官。于所辖吐蕃地分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设安抚司、招讨司、万户府等机构。院使以下重要官员均由帝师或宣政院举荐,朝廷任命,僧俗并用,军民通摄。遇吐蕃有大事,则置行宣政院办理,有重大军事行动,则与枢密院共同议处。各地方设僧录、僧正、都纲司,总隶于宣政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文宗至顺二年(1331),复于各地置广教总管府16所,以掌僧尼之政。顺帝元统二年(1334)又罢,置行宣政院于杭州,掌江浙僧政。至正二年(1342),于江浙行宣政院设崇教所,以理僧民之事。

猜你喜欢

  • 乌思藏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六年(1373)二月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卫指挥使1员,正三品;指挥同知2员,从三品;指挥佥事4员,正四品;卫镇抚2员,从五品。以故元国

  • 五板船

    清代东北宁古塔一带满族的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出现较早,《明一统志》卷89已有记载。其制为3舵,由5块木板拼造,结合部不用灰麻,钉以木,水渍则塞以青苔。一般载10余人。运行时,常有一人手持青苔以待,防备漏

  • 萧惟信

    辽道宗朝大臣。字耶宁。契丹族。楮特部人。南府宰相萧高八子。性沉毅,笃学善辨。兴宗时入仕,累迁左中丞。重熙十五年(1046),任兴宗长子燕赵国王耶律弘基(道宗)傅,辅导以礼。十七年(1048),迁北院枢

  • 割牲

    元朝太庙大祭时的一种礼俗。又称“割奠”。祭祀时,例由蒙古博儿赤(司厨)跪割牲肉,置于太仆卿奉侍朱漆供盘之上,酹以马乳,同时巫祝以蒙古语奉告神灵。礼毕,以割奠之余抛撒于南棂星门外。凡遇大祭,必行割奠之礼

  • 奉天府

    地区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移辽阳府于盛京(今沈阳市)改置,康熙三年(1664)设承德县为府治。辖境前后不一。清初约相当今辽宁辽河以东地区。清末有辽河以东,铁岭、开原、法库以南,千山、碧流河以西之

  • 雷列佛寺

    旧时德昂族佛教中心之一。“雷列”,傣语“铁矿山”之意。位于今云南潞西县遮放坝尾龙川江之西,昔日为德昂族聚居区。佛寺建于何时无从稽考,盛时有和尚4—5百人。清中叶,随着德昂族迁徙而衰落,现已倒塌。佛寺北

  • 朵哇

    见“笃哇”(1677页)。

  • 塔拉贺格日古

    见“蒙古单鼓舞”(2340页)。

  • 符南蛇

    ?—1502又称符蚺蛇。明弘治时儋州黎族起义领袖。海南岛儋州七坊峒人。黎族。曾任土官,后因官役频繁,困于征求,于弘治十四年(1501)夏,在七坊峒刻箭传约,号召黎族人民奋起反抗封建官吏贪残私敛。海南“

  • 雅达干

    即“雅德根”(2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