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玄
东汉时佛教译经师。原籍西域安息国。出身商人。灵帝(167—189)末年,自西域至洛阳贩货,曾官至骑都尉。性温良谦恭,常以法事为己任。通习汉文后,即致力于佛典翻译。曾与临淮人严佛调合作,译经2部。其所译《法镜经》,与后世康僧铠译《郁伽长者经》、竺法护译的《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为同本异译,是阐明出家及在家菩萨戒行的大乘经典,与传译大乘佛教为主的支娄迦谶月氏系佛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东汉时佛教译经师。原籍西域安息国。出身商人。灵帝(167—189)末年,自西域至洛阳贩货,曾官至骑都尉。性温良谦恭,常以法事为己任。通习汉文后,即致力于佛典翻译。曾与临淮人严佛调合作,译经2部。其所译《法镜经》,与后世康僧铠译《郁伽长者经》、竺法护译的《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为同本异译,是阐明出家及在家菩萨戒行的大乘经典,与传译大乘佛教为主的支娄迦谶月氏系佛教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战国时中山国相邦(相国)。亦作司马熹,一说即司马赒。汉朝太史公司马迁之先祖。原居卫国,后入宋国不得志,获罪遭髌刑。以残疾之身再入中山国,获重用,曾“三相中山”。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奉中山君
辽道宗时大臣。契丹族。国舅少父房之后。咸雍年间入仕,为牌印郎君。大康三年(1077),为诬害皇太子耶律濬,受权臣枢密使耶律乙辛遣,向道宗伪供,诈称参预耶律撒剌等谋,欲立太子。致使太子被囚,受害。是年七
古地名。今辽宁蒲石河口(在丹东市东北)的古称。泊汋与蒲石为同音异译。此为渤海国西南境的边至,也是其※朝贡道必经之地。一说高句骊之汋泊城筑于此。
壮、布依族旧时生育习俗。流行于广西壮族及贵州南部布依族民间。幼童久病不愈或独生子女,经巫师或巫婆卜卦,认为幼童“命薄”,须找“保爹保妈”方能健康成长。其法:在夏历二月初二花婆诞辰日,带着鸡鸭酒肉到桥头
清代云南泸水县秤戛区反封建土司的群众首领。秤戛区瓦丕大竹箩人。傈僳族。乾隆年间(1736—1795),与弟那底扒、妹扒斯巴、那哥妈,因不堪土司剥削压迫,发动群众起义,秤戛及碧江、福贡地区群众纷起响应。
清代官名。满语汉译。初称代子,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事务,终清一代不改。参见“拨什库”(1377页)和“骁骑校”(1782页)。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1836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赫舍里氏。嘉庆元年(1796),任前锋,随将军恒瑞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后升佐领。十八年(1813),随西安副都统富僧德赴河南,于道口、滑县镇压天理教起义;继于司寨
1021—1071宋代将领。党项羌族。字应之。※折惟忠子。宋皇祐二年(1050),继其兄折继闵知府州事。嘉祐元年(1056),领州刺史,受赐钱50万改葬其父。奏请朝廷抚慰府州折氏,以安其心。熙宁四年(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托毛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索诺木达什次子诺尔布朋素克为札萨克,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东岸。东至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