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年夏初,奴儿干地方首领忽剌冬奴等数十人进京朝贡,奏请于其地设立“元帅府”。明成祖允其请,闰四月任命康旺、王肇舟、佟答刺为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官,派内官亦失哈率领官兵至奴儿干地方设置。六月,又设经历司,为都司隶属机构,派刘兴为经历官。都司直属明中央政府,朝廷派官兵数百至数千轮番戍守其地。内官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从永乐至宣德凡20余年中,十次前往其地巡视,并携带衣服、器用、粮食与酒,“镇抚慰安”。都司及下属卫所,由明廷任命其各部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授予印信,依其旧俗统领其众,惟令其按时朝贡。辖境最广时,东抵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日本海,西达斡难河(前苏联境内之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乌第河,南以图们江与朝鲜为界,西南有兀良哈三卫地(包括今嫩江中下游流域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东岸距入海口约150公里处的特林地方。下辖卫所,续有增设,万历年间,共有384卫、24所,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居民多为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永乐十一年,亦失哈再次巡视奴儿干,在都司所在特林村北约2.4公里的江岸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立※永宁寺碑。宣德八年(1433),亦失哈等又重修寺院,并立重建永宁寺碑。两碑记载了都司建立及当地各族人民受明中央管辖的情况,是研究明中央对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管辖的信物(碑藏于前苏联海参崴博物馆)。

猜你喜欢

  • 西瓯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西越”。“瓯”又作“呕”,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伊尹正四方令,正南呕。”为分布于南方之西部越人的统称;一说为百越中的一支,与于越、闽越、南越、骆越、滇越并列,分布于

  • 鄯善

    西域古国名。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县卡克里克附近)。地多沙卤,少田,寄田仰谷于邻国。国产玉,多生葭苇、柽柳、胡桐、白草等。居民逐水草游牧,产驴、马、骆驼。能制兵器。据《汉书》载,时有户157

  • 光憨

    见“昆憨”(1409页)。

  • 盘城

    见“锦州城”(2367页)。

  • 梁弥颌

    ?—502宕昌羌国王。南梁天监元年(502),梁武帝拜其为安西将军、宕昌王,进号镇西将军。同年死,梁弥邕嗣。

  • 博格拉汗

    突厥语,意为“公驼汗”。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一。史载,※萨图克于伊斯兰历三三○年(942—943)在圣战者支援下占领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后,始称“博格拉汗”。

  • 纂要

    又译《要集》。用汉语注释西夏词的西夏文分类词书。编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0×12.5厘米。残存5面,面5行。为“器具五品”、“乐器六品”、“花名七品”。每行西夏词以大字书写,下有四个西夏文小字

  • 青海志

    青海省方志,又称《青海记》、《青海调查录》。康敷熔撰。4卷。敷熔,字陶然,四川人,清末曾任安定县知县,丹噶尔同知。约成书于民国初年,未见刊印本。卷1蒙古名称,住址所在、户口、畜牧;卷2矿产、垦地、森林

  • 沙里阿特

    阿拉伯语,意为伊斯兰教法典。阿古柏侵入新疆后在南疆地区推行的法规。依据《古兰经》和穆罕默德有关宗教生活、世俗生活、道德规范等论述制定,为处理宗教、政治、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重要准则。为确保“法规”实施

  • 新满洲

    见“伊彻满洲”(8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