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光禄塞
汉代地名。又作光禄城。故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光禄勋徐自为所筑,故名。宣帝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留居于此,以卫该城。
麦匝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潘卫。洪武十四年(1381),明廷在其地置麦匝族长官司,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宣德二年(1427)四月,驻松潘官军与附近阿用族人发生争斗,明廷派军前往弹压,成都后卫指挥陈杰率官军15
宁濮郡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弘吉剌部昌吉驸马受封。
和林路总管府
见“和宁路总管府”(1450页)。
披甲
清代八旗兵的俗称。旗制规定:凡年满18 (初期定为15、16),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几丁抽一为兵,则视各时期需要而定。清太宗皇太极时代(1626—1643年在位),曾规定满洲牛录各以三丁抽一,
纳哈出
?—1388元末明初蒙古大臣。札剌儿氏。蒙元开国功臣※木华黎后裔。元末为太平路(治今安徽当涂县)万户,官至太尉。至正十五年(1355),在江南太平之役中兵败被红巾军所俘。同年,被朱元璋释归蒙古。至正二
阿辇
见“耶律和鲁斡”(1326页)。
额尔德尼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
?—1697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名拉尊纳旺丹增。蒙古族。祖居察罕托辉(宁夏府北50里)。乌巴什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五世达赖封之为“额尔德尼伊拉克三呼图克图”。二十四年(1685)被清朝授为归
汶川县志
书名。1944年祝世德撰。凡七卷:一疆域、建置、城邑、山川;二职官、乡里;三赋税、役法、学校;四交通;五祀典、风土;六选举、孝义、瓦寺土司;七古迹、艺文、瓦寺土司及风土。所载羌族资料,颇为珍贵。此前有
叫鹿围
见“秋围”(16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