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昭寺

大昭寺

寺庙名。又作大招寺,均为清代所称。地处西藏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据藏文史料载,是在赞普松赞干布的全力支持下,经唐文成公主勘察、选址、设计,由尼泊尔墀尊公主主持兴造。称“逻婆”(拉萨)幻显寺”。因寺址原系一湖,用山羊驮土填为寺基修建,故又名“山羊土神变寺”。又谓此寺得到神、龙、人、夜叉的喜爱,故又称“嘎西朱寺”,意为“四喜幻化寺”。在吐蕃诏书中又称为“逻娑贝哈尔寺”(意为“逻娑寺”)。今俗称“觉卧康”,“觉卧”(jo bo),清释“诏诏”,意为“释迦佛”或“如来佛”。寺内主殿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之12岁身量之释迦牟尼镏金铜像,“觉卧康”,意为“释迦寺”,因此像较尼泊尔墀尊公主所带身量之佛像为大,故称“大昭寺”,意即“大释迦寺”。现存大昭寺坐东向西,楼高四层,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系经元、明、清扩建而成,其梁架、斗拱及藻井等仍保存原唐代汉地的建筑形式。该寺因供奉文成公主所带之释迦像,金城公主又开创祭佛仪式,此后深受藏族人民敬重,各个历史时期首脑人物,诸如雅隆王系、萨迦、帕竹、蔡巴、宗喀巴、达赖、班禅及第斯等等,都为大昭寺的建筑装饰做出了贡献,故该寺建筑甚为宏丽精美。寺内保存有唐代乐器等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墀尊公主塑像,“文成公主进藏图”、“兴建大昭寺图”等众多壁画,各种佛像万计。寺前保存有“唐蕃会盟碑”,寺内保存有明太监相英所立石碑一座。由于宗喀巴在这里首创大昭,名声大震。后来,传小昭及燃灯节等宗教性活动和节日亦在该寺举行,届时僧俗官员及百姓云集。讲经、辩经、考格西均在此寺举行。大昭寺还是清代的政治活动重地,金钵巴瓶即存是寺,金瓶掣签的仪式亦多在此寺举行。清季首席噶伦康济鼐的政务处及后来噶厦管理财务税收的商上机构亦设于此。

猜你喜欢

  • 妈打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 赛春嘎

    1914—1993蒙古族诗人、翻译家和民间文学创作家。又名纳·赛音朝克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出身牧民家庭,母亲是讲故事能手。自幼受母亲影响,对民间文学发生浓厚兴趣,16岁至19岁在学校读书,开

  • 阿的迷失帖木儿

    元朝官员。畏兀儿唆里迷(今新疆焉耆)人。※哈剌亦哈赤北鲁玄孙,独山城达鲁花赤月儿思蛮之子。后因察合台后王笃哇据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尽室徙居平凉(今甘肃武威)。与父入觐,被世祖诏入宿卫,

  • 伯咄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

  • 棍噶札勒参

    ?—1896清代新疆蒙古族喇嘛僧。一译固帑干札拉参、棍噶札拉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法号察罕格根,意谓白活佛。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人。早年在拉卜楞寺学经。清同治元年(1862),至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布教。

  • 黑崩龙

    参见“合买”(833页)。

  • 奕詥

    ?—1868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曼宁第八子。道光三十年(1850),文宗奕即位,封钟郡王。咸丰十一年(1861),穆宗载淳即位,免宴见叩拜,奏事书名。同治三年(1864)

  • 南得里

    见“北得里”(533页)。

  • 邵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邵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现在使用人口只有2百多,居住在日月潭南面德化社(原卜吉社)和大平林。现邵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闽南话要比使用邵语多,大多数年轻人已不说邵

  • 萧合卓

    ?—1026辽代大臣。字合鲁隐。契丹族。突吕不部人。史载其以久居近职,明习典故,善应对,故得帝宠。入仕初为本部吏,以勤恪为圣宗所闻。统和初年,补南院侍郎。十八年(1000),得权臣韩德让荐,升中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