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辉
渤海国宗王。第十一世王※大彝震子。彝震在位时(830——857),奉命入唐朝贡(一说在公元838年),带回唐文宗敕大彝震书,书中称彝震“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在列举给渤海官员赐物的名单中,有官“长史”者。
渤海国宗王。第十一世王※大彝震子。彝震在位时(830——857),奉命入唐朝贡(一说在公元838年),带回唐文宗敕大彝震书,书中称彝震“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在列举给渤海官员赐物的名单中,有官“长史”者。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与墩”、“与敦”。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太祖※弘义宫。又,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一※瓦里名“与墩”;一※石烈(相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1655清初大臣。蒙古族。姓傅察氏。原系乌喇特部人。天命七年(1622),率属众归后金,授二等参将世职。天聪八年(1634),从军征明,破万全左卫,以功受赐。九年,略明锦州。崇德二年(1637),
古关隘名。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南诏主皮逻阁自蒙舍川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旧县城南太和村)后,建此关(遗址在今大理旧城北70里之上关)和龙尾关(遗址在今大理市下关),筑寨堡,置兵戌守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狼林山附近。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辽置嫔州(治所在海城县东北向阳寨)统之。
傣语音译,意为“大二十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1903—1989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民族古文字学家。汉族,河北深泽县人。1923年河北保定六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民国大学语文系,1927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29年就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西域古族名。又作呼揭、呼偈、呼得。位于乌孙西北,与丁零、坚昆为邻。汉代为匈奴属部。三国时拥兵万余。从事游牧。有好马及貂。
见“合刺旭烈兀”(836页)。
一种集团与集团或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交换妻子或丈夫的婚姻形式。萌芽于两合氏族外婚制阶段。当时禁止男女在本氏族内互相婚媾,而是甲乙两氏族结成互婚联盟,各以对方氏族之异性为夫妻。此称直接交换婚。由于两个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