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行美
辽朝官员。渤海遗裔。官至副部署。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据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行美官辽渤海帐司,总渤海军驻保州(治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大延琳密遣人劝其暗图辽统帅耶律蒲古,同起事反辽。不唯不应,反执延琳所遣来使送蒲古,又诱杀其党百人(一作蒲古杀渤海兵800人),使大延琳通高丽国的东路断绝,被迫婴城固守,终致失败。因此受辽嘉奖,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次年(1030),擢忠顺军节度使。重熙十七年(1048),迁副部署。旋卒,辽廷遣使至其家祭吊。
辽朝官员。渤海遗裔。官至副部署。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据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行美官辽渤海帐司,总渤海军驻保州(治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大延琳密遣人劝其暗图辽统帅耶律蒲古,同起事反辽。不唯不应,反执延琳所遣来使送蒲古,又诱杀其党百人(一作蒲古杀渤海兵800人),使大延琳通高丽国的东路断绝,被迫婴城固守,终致失败。因此受辽嘉奖,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次年(1030),擢忠顺军节度使。重熙十七年(1048),迁副部署。旋卒,辽廷遣使至其家祭吊。
清代的一种官服。以黄色面料缝制的短外衣。马褂,原是骑马的服装,衣长与坐骑齐,袖长及肘。面料用黄,以示恩宠。(1)例穿: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领、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长,以侍卫补授之上驷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北部藏族地区村寨专管庄稼的人。每个村寨人数不等,由群众推举,负责安排村寨的播种、除草、积肥、收割及砍柴等生产事宜。与群众共同商定时间,不能按时完成者,由寨众帮助。春播后由其轮流巡
渤海王国大臣。文王大钦茂时官紫授大夫、行政堂省左允,封开国男。唐宝应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762)秋,奉命使日,与归国日本来使伊吉益麻吕同行。十月,抵加贺(今福井)登陆,十二月,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
?—1643清朝蒙古王公。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阿喇布坦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康熙五十五年(1716)父卒,因年幼,由叔父罗卜藏喇什袭郡王爵。乾隆三年(1738),叔父卒,封固山贝子,赐乾清门
西夏初期高僧。被封为国师。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奉景宗元昊敕,主持译经,将汉文佛经译为西夏文,开西夏译经先河,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大贡献。或为龟兹人。
见“怀信可汗”(1117页)。
又称合肥余氏宗谱。党项后裔家谱。元代党项人余阙后人修。最后一次为1930年修,1931年刊印。木刻本,共27卷,每卷1册,包括卷首上、下两卷,谱系25卷。今存卷首上,卷1至卷6、卷20至卷25。卷首重
?—1640清初将领。满族。纳喇氏。世居哈达部。雅虎之子。太祖努尔哈赤时,率属部18户来归,封牛录额真(汉译佐领),与其弟满达尔汉分领其众,隶正黄旗满洲。后金天聪五年(1631),晋户部参政。八年,屡
①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贞元十年(794),唐廷应南诏国主异牟寻约和之请,派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至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与异牟寻盟于点苍山神祠,异牟寻随即发兵袭破吐蕃于神川,取铁桥等16城,收复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