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不鲁罕丁
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夏”(“伊斯兰·长老”之意),时年80。博学多才。至正九年(1349),主持修缮清净寺并任职达60年,一新寺政,使伊斯兰教三掌制皆备。后人遂以夏为姓。世袭寺政至明万历三十五六年(1607—1608),今泉州夏姓回族乃其后裔。
元代伊斯兰教经师。本名不鲁罕丁。查者例绵(今伊朗卡泽伦城)人。大商人。元皇庆年间(1312—1313),随贡使来泉州,住排铺衔,修回回教(即伊斯兰教),受邀主持清净礼拜寺,任“摄思廉夏”(“伊斯兰·长老”之意),时年80。博学多才。至正九年(1349),主持修缮清净寺并任职达60年,一新寺政,使伊斯兰教三掌制皆备。后人遂以夏为姓。世袭寺政至明万历三十五六年(1607—1608),今泉州夏姓回族乃其后裔。
元朝封爵。一说将其列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正二十七年(1367),世祖子脱欢第四子帖木儿不花由宣让王进封。
?—504北魏宗室。字季豫。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北海王,加侍中、征北大将军。后转秘书监。曾奉诏娶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为妃。十八年(494),孝文帝
元朝官员。又译朵列不花。蒙古族。字端甫。初任宿卫官,累官辽阳行省右丞、平章政事。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迁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与平章阿儿浑沙分道镇压陈友谅之天完军。泛海南下,趋广东,驻军揭阳,收降徭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西越”。“瓯”又作“呕”,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伊尹正四方令,正南呕。”为分布于南方之西部越人的统称;一说为百越中的一支,与于越、闽越、南越、骆越、滇越并列,分布于
亦作乌林。满语音译。意为“财物”或“财货”。加满语“达”(“首领”之意),即为“物林达”,乃清代内务府所属的包衣官,广储司以及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等机构内皆设,汉语称“司库”,不分正从皆为文职六品
清代文士。满族。字桐山。7岁能诗,初隶李鸿章麾下,充笔帖式。积功历官武职。卒,赠将军。著有《老子解》、《如如老人灰余诗草》、《梦花馆诗存》,辑有《浙江八旗殉难录》。
地区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若尔盖、红原、阿坝三个牧业县的合称。其名始见于《明史·土司传》:洪武二十一年(1388),朵贡生番则路、南路等引草地生番千余人寇潘州阿昔洞长官司。自明、清迄于民国,其地均归松潘
布朗语音译。意为“氏族(家族)公有地”。以自然环境为界,氏族间不得相互侵占,由氏族长(“诰哈滚”)负责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分配。分配时氏族长及族内其他头人先分一份好地,然后按辈份高低依次分配,接着由
见“耶律淳”(1304页)。
?—1869清同治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崖州官坊村人。黎族。同治六年(1867)六月,崖州乐安汛千总外委洪云章至官坊村强行摊派修筑土城之资。因不堪征索之苦,聚集村民当即将洪击毙。翌年冬,与其兄刘那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