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山前卫。正统十一年(1446)十月,塔山卫都指挥佥事弗剌出奏其所辖地广人众。为便于管理增设此卫,以弗刺出掌之。次年,颁给“塔山左卫之印”,其北面款“礼部造,正统十二年”。因部族迁徙,其辖境初在依兰以西蚂蚁河一带。后迁于松花江左右之扶余、前郭尔罗斯、农安等地。明后期南移近开原,成为女真哈达部。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塔山前卫。正统十一年(1446)十月,塔山卫都指挥佥事弗剌出奏其所辖地广人众。为便于管理增设此卫,以弗刺出掌之。次年,颁给“塔山左卫之印”,其北面款“礼部造,正统十二年”。因部族迁徙,其辖境初在依兰以西蚂蚁河一带。后迁于松花江左右之扶余、前郭尔罗斯、农安等地。明后期南移近开原,成为女真哈达部。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
金代女真语,汉意为“釜”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书名。宁夏化平(今泾源)回族人张逢春编纂。逢春(1883—1946),民国初年任该县教育局长,注重发展民族教育,曾创办回民小学和回民女子小学23所、义务小学16所。后为甘肃省政府咨议、化平劝学所长等。
契丹王朝官署类称。《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北面朝官指掌管契丹军民事
即“交州异物志”(876页)。
汉代匈奴骑兵。汉朝将归附的匈奴人编为骑队,称“胡骑”,驻宣曲(今西安市西南)者,称“宣曲胡骑”,与长水胡骑皆受※长水校尉统领。常受遣出征,神爵元年(前61),曾随赵充国击西羌。
布依语音译,意为“把事田”。旧时布依族部分地区残存的领主经济土地制度。流行于黔南罗甸、望谟、贞丰等地。为※亭目分给属下土职人员如师爷、总内把事、老总头、把事的职份田。以其田所产作为亭目支付给他们的薪俸
清代西藏地方之报馆。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驻藏大臣联奏秦准设立,获商上噶勒丹池巴等人赞成。其宗旨以开通风气、增长民智、尚武功、重实业为主。用藏文出版,刊登上谕、奏议及四川、西藏公牍、西藏近
清朝蒙古王公在北京设立的民族学校。宣统元年(1909)一月九日,由在京蒙古王公发起创办,以培养蒙藏专门人才,设蒙古、卫藏两科,吸收蒙藏青年入学,学制3年。民国元年(1912),与满蒙学堂合并,改名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