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族

基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旧他称“攸乐,清文献称之“三撮毛”。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基诺山)。18021人(1990年)。其族源,一说从基诺山北部附近地区迁来;一说源于由北南迁的古氐羌人。其地元属彻里军民总管府,明隶车里宣慰司,清初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不久裁撤。清中叶以后为思茅厅攸乐土目管辖,由车里宣慰使刀绍文委任叭竜横为土目,从此受傣族封建领主统治。民国时期因不堪国民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941—1943年曾举行争取民族生存的基诺起义。新中国成立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以刀耕火种农业为主,兼营狩猎和采集,善种茶,手工业尚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制。但父系家族公社曾长期保留,家族成员集体居住在一幢干栏式大房子内。信奉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行独木棺土葬。传统节日有※特毛且、※洛毛竜等。解放后,农业、种茶和苡仁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都有了迅速发展,已开垦了大量水田。参见“基诺”(2027页)、“三撮毛”(50页)。

猜你喜欢

  • 纠里阐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纠里阐为辽太祖※弘义宫下之一抹里。

  • 东且弥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东部兑虚谷(今新疆阜康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近200,口1900余,胜兵500余。国王之下设东且弥侯、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从事农牧业。所居无常。有牛、马、

  • 乌古论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14个分部。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与浑蠢水(今珲春河)的汇流处一带。后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曾从完颜阿骨打(太祖),追杀温都

  • 陵川集

    书名。元郝经(1223—1275)撰。39卷,附录1卷。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字伯常。曾为忽必烈藩邸文臣和中统建元,采用汉法的重要谋士。学问文章,甚有根底,可与其师元好问比肩。集中所收《东师议》

  • 旗袍

    清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因脱胎于满族妇女的长袍,满族被称为旗人,故称。顺治初年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着。初时袖口平而肥大,腰身宽大直统,下摆不开衩,长可掩足,身上绣以各种纹饰。

  • 库尔缠

    ?—1633后金大臣。满族。钮祜禄氏。祖籍长白山。哈达部都督赖卢浑孙,索塔兰次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外孙。隶镶红旗满洲。幼年养育宫中,性耿直,嗜学问,受努尔哈赤钟爱。后金天命元年(1616),以学有所成

  • 药师坛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亦思满蓝,华言药师坛。”藏语smanbla,译为“药师坛”,为消灾免疾所举行的法事。

  • 支木山

    山名。即支莫挚山。位于中国、不丹、锡金边界。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第一款规定此山山顶为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分界线。

  • 奇布腾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叶木沁之子,※巴木巴尔之侄,初随父驻牧额济勒(今伏尔加河)流域。父早卒,继统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800余户约4000余人随汗王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札

  • 媒山

    土家族的猎神。女性,又名梅山、梅嫦。传说有一猛虎危害乡里,此女英勇过人,与虎搏斗,与虎同亡,为民除害。被后人奉为猎神。每逢土家族猎人出猎前必祭祀。因其与虎搏斗牺牲时,衣服被虎抓破,故神位均设在偏僻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