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
即“韦拔群”(246页)。
地名。亦作内乌齐。旧属喀木,后归西藏。其地北界青海,东邻隆庆,西至三十九族,东南接察木多(昌都),向为察木多草地进藏捷经,其地高峰峻岭,一水环流。有土城,城内有噶举派达垅支系所属大寺。红帽呼图克图居此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明朝为巩固北部边防,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建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军事重镇,合称为九边。每镇卫所均有驿道相通,并置驿站,构成网络,以与中央联系。洪武四年(1371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书名。36卷,清张鉴别撰。本书辑录宋、辽、金、元诸史,旁及他史所载有关西夏史事,自党项拓跋氏兴起,至西夏建国与衰亡,每卷一事,概述其本末,于西夏朝重要史事,略具梗概。取材前详后略,间有作者按语与考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亦称婆莴部。为南北朝时的※钵室韦同名异译(一说为※北室韦9部之一),“钵”为急读音译,“婆莴”为缓读音译。《旧唐书》称该部分布于※小如者室韦之北。具体所在有二说:一说在大兴安岭北段伊
辽代契丹小字题字。早年考查辽※庆陵(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发现陵内壁画上不少契丹字题字,现集中起来,可辨识出50余字,为契丹文字宝贵资料。今壁画与题字原物已不见,仅存当年照片,甚为珍贵。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南部鄂洛克泊南。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汉将赵破奴率2万骑出朔方,期至浚稽山,归途,遭匈奴围击,被捉。征和三年(前90),汉御史大夫商丘于浚稽山遭匈奴军及降将李陵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