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知府

土知府

官名。元代始置。元朝混一土宇,设治分镇藩服,唐时所谓羁縻之州,皆加以赋役,置散府,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知府事,比于内地,赐金银符,秩正四品,称散府土知府。令守土安民,修职贡,听征调。明沿元制,为世袭文职土官,朝廷赐给铜印、冠带,授予诰命。准其选练、统帅土兵。因其故俗,使之附辑土民,谨守疆土,修职贡,纳赋税,听征调,一如元时。有相仇争斗者,裁决听命于皇帝。考核、承袭、升迁、革除、降调等事宜,隶吏部验封司。清仍沿明制,仅秩阶改为从四品。自明朝起,又将其部分“改土归流”。

猜你喜欢

  • 后召庙石窟寺

    建造于辽代。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余公里山谷中,分南、中、北3窟,窟内有圆雕、半圆雕及浮雕的佛、菩萨、天王和供养人跪像等,姿态各异,雕刻工整,供养人服饰、面貌带有典型契丹人色彩,均造型于辽

  • 耶律化哥

    辽代将领。名又作化葛。字弘隐。契丹族。楚国王※耶律岩木后人。善骑射。景宗乾亨初,为北院林牙。圣宗统和四年(986),率兵南伐,获宋谍,知宋从海路来袭,遂据平州(今河北卢龙)要地,败宋军,以功拜上京留守

  • 嘎仙洞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

  • 董卜朝胡宣慰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永乐十三年(1415)六月(一说八年,1410)置。治所在今四川大、小金川境。永乐九年(1411),酋长南葛遣使入朝贡方物,并以答隆蒙、碉门二招讨常侵掠邻境,阻遏道路为由,请讨之,

  • 清实录

    书名。清编年体史书。原名《大清历朝实录》。官修。清制每朝皇帝死后设实录馆,纂修该朝实录,事毕撤销。修成的实录缮写五份,每份有汉、满、蒙3种文体,按装帧分大红绫、小红绫、小黄绫本,分藏皇史宬、沈阳故宫、

  • 北汉神武帝

    见“刘崇”(859页)。

  • 德理镇

    古地名。为渤海诸城之一。是渤海通往黑水靺鞨的交通要冲。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有具体指为县治西南之马大屯),旧有说在镜泊湖附近的德林沃赫。

  • 贺拔岳

    ?—534北魏大臣。一名阿斗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鲜卑人。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初为太学生,及长能左右驰射。正光(520—525)末,与父兄赴援怀朔镇,弹压

  • 完颜合达

    ?—1232金大将。名又作合打、合答、哈达,名瞻,字景山。女真族。完颜氏。善骑射。贞祐二年(1214),充护士,送岐国公主赴蒙古。三年,授临潢府推官,权元帅右监军。为避蒙古军,府南迁平州(今河北卢龙)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附牧辉特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济尔哈河东岸。东至胡济尔图,接札萨克图汗左翼中旗及右翼后旗界,西至克勒特肯察布,接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左旗界;南至乌里达沙尔,接札萨克图汗部左翼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罕诺尔,接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