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尔都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兄阿里和卓子。初隶准噶尔,被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冬,霍集占叛清,欲强胁其归叶尔羌。不从,偕额色尹徙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二十三年(1758),侦霍集占围清军于喀喇乌苏(黑水),暗约布鲁特兵从额色尹攻喀什噶尔(今喀什)。翌年,偕兄玛木特等附清。受命入觐,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令居京,隶蒙古正白旗。寻追叙败霍集占功,晋辅国公。为居京“八回爵”之一。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兄阿里和卓子。初隶准噶尔,被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冬,霍集占叛清,欲强胁其归叶尔羌。不从,偕额色尹徙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二十三年(1758),侦霍集占围清军于喀喇乌苏(黑水),暗约布鲁特兵从额色尹攻喀什噶尔(今喀什)。翌年,偕兄玛木特等附清。受命入觐,授札萨克一等台吉,令居京,隶蒙古正白旗。寻追叙败霍集占功,晋辅国公。为居京“八回爵”之一。
见“猛骨孛罗”(2078页)。
见“和硕特西左翼后旗”(1453页)。
阿古柏反动政权军官。一译哈克·库里伯克。乌兹别克人(一说塔吉克人)。※阿古柏第三子。清同治三年(1864)十二月,随父侵入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光绪三年(1877)春,受命守托克逊。清军进剿,逃喀喇
唐代云南哈尼族大首领。据张九龄《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载,开元年间(713—741),为和蛮大鬼主,与安南首领爨仁哲、僚子首领阿迪、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等9人并列,同为唐朝臣属。一说其地临近当时的安南都护
西域古地名。见《后汉书·西域传》。东汉延光二年(123),西域长史班勇,将弛刑士500人屯柳中,以其地为长史治所。东晋咸和二年(327),并入前凉高昌郡田地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又析置柳中
355—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道祐,小字库勾。※慕容垂第四子。初随父附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后,乘苻坚兵败势衰之机,于晋太元九年(384),劝其父称燕王,被
见“锦州城”(2367页)。
壮、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内土地名称。流行于广西泗城州(军民府),今红水河两岸。原有土地为农村公社公有。北宋以后为岑氏土官所有。土官将一部分土地授与亭目世袭领有,谓之亭田。亭目将其中最好的一份土地留给自己
唐宋时邕州羁縻州服兵役的农奴。最早见于北宋王安石《论邕州事宜》:“其选择管内丁壮事艺精强之人,与免诸般科率工役,则谓之田子甲,又谓之马前牌。”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亦谓:田子甲“言耕其田而为之甲士也”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清水工(撒拉语为赛俄勒,意为“水清冽”),张尕工(撒拉语为阿赫外勒,意为“土质白色”)、崖曼工(撒拉语为扣洼,意为“临近山崖”)、孟达工(撒拉语音译,山名)。指清乾隆四十六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