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

回回

①民族名、古国名或伊斯兰教徒之泛称。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用以指称回鹘(即回纥),为其音转。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后,葱岭以西之回鹘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以族名称教名。在《癸辛杂识》和《辽史》等书中,泛指伊斯兰教徒和国家,如※“南蕃回回”、“回回蕃客”、“回回国”、“回回大食部”等。在《元史》、《元典章》等书中,主要指迁居我国之伊斯兰教徒及伊斯兰教,如“回回人”、“回回令史”、“回回寺”、“回回法”等等。其后,在回回人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此词渐由他称变为回回民族之自称。在明清两代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如“回回人”,简称“回人”或“回民”。有时则泛指伊斯兰教和信仰此教之民族,如“回回教门”、“回回教”,简称“回教”。清代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多加称“回”字,如新疆※维吾尔族称“缠回”,甘肃※东乡族称“东乡回”,青海※撒拉族称“撒拉回”,并称新疆为“回疆”、“回部”等。 ②元朝大臣。字子渊。回回人。祖籍康里。平章政事※不忽木子。世为贵族。嗜学能文。初为成宗宿卫,擢太常寺少卿,改太常院使。武宗至大(1308—1311)间,调大司农卿,历山南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淮西廉访使,改河南廉访使,有政绩。不畏权势,抑劣举贤,严惩不法。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由任户部尚书,继拜南台侍御史,改参议中书事。参与议定刑书。泰定(1324—1328)初,奏减漕运粮数,以减轻东南民众负担。授太子詹事丞。升翰林侍讲学士,迁江浙行省右丞。文宗立,任宣政院使。奏请汰僧道,其田与民同赋。历仕数朝,与弟※巙巙皆为当时名臣,被誉为“双壁”。

猜你喜欢

  • 钵露罗

    即“波路”(1516页)。

  • 冀中区回民抗战建国联合总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组织。1938年3月18日,冀中十余县“回民抗日救国会”代表及冀中军区回民总队代表,在河北省任邱县举行的冀中区第一次回民代表大会上决议成立。刘文正、马玉槐等13人为执行委员

  • 苛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杀魂者”。旧时傈僳族巫师之一种。据说能看见鬼和捉鬼降妖,也能杀死别人的灵魂,附在其身上的神灵是专门摄杀别人灵魂的恶鬼,若它不杀魂,其自身便会感到不舒服或生病,因此,社会上对其既畏惧又

  • 阿鲁剌惕

    即“阿儿剌”的复数。见“阿儿刺”(1199页)。

  • 察哥

    ?—1156西夏大将。党项人。皇族,崇宗弟。多权略,有膂力。任都统军,镇衙头。贞观三年(1103),建议学宋兵之长,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平居带兵而锄,临戎分番而进。封晋国王,掌兵政,多有战功。雍宁五

  • 勘马剌丁

    1239—1297元朝官员。亦名剌马丹。回回人。大名宣课提领迷儿阿里子。原居于阗(今新疆和田),元初随父入居中原。至元十三年(1276),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祁阳县),力阻元军杀县民,使13000余户

  • 地拍

    田鼠名。详见“妳捏离”(1550页)。

  • 五因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千户所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五音所,并说清代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爱辉县南老城)南有五因河,又有五因屯,故名。

  • 简位居

    夫余国王。尉仇台死,国人共立之为王(一说为尉仇台孙)。在位时,与中原王朝关系紧密,连年遣使朝贡。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幽州刺史毌丘俭征高句骊,遣玄菟太守王颀赴夫余,其遣大(一作“犬”)加郊迎

  • 吐鹘

    金代女真人常服中的束带。参见“金人常服”(1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