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与拓跋部保持岁时朝贡,即政治上交聘或从属,经济上交换之关系。拓跋珪后,随着北魏国势壮大,兼并的部落日益增多,大都逐渐转为※内入诸姓,变成编户齐民。附:四方诸姓(三十五姓)表: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宇文 | 宇文 | 渴侯 | 缑 |
慕容 | 慕容 | 叱卢 | 祝 |
茂眷 (茙 眷) | 茂 (戎) | 和稽 | 缓 |
宥连 | 云 | 冤赖 (菟 赖) | 就 |
纥 豆 陵 | 窦 | 嗢盆 | 温 |
侯 莫 陈 | 陈 | 达勃 | 褒 |
库 狄 ( 厍 狄) | 狄 | 独孤浑 | 杜 |
太 洛 稽 | 稽 | 贺兰(一说 与贺赖同) | 贺 |
柯拔 | 柯 | 郁都甄(郁 原甄) | 甄 |
尉迟 | 尉 | 纥奚 | 嵇 |
步 鹿 根 | 步 | 越勒 (勤) | 越 |
猜你喜欢
峒溪纤志
书名。西南民族风物志。3卷。清陆次云(字云次,浙江钱塘人,汉族)撰。为作者宦游西南时所作,自称:“余之所志,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缕辑其说,以为宦于此土者”鉴,并考证诸书所载之异同。上卷为“峒溪
陈留
见“萧孝友”(1994页)。
於弥氏
见“嵬名氏”(2220页)。
海努克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名银顶寺。位于伊犁河南海努克(今新疆察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固勒扎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人
元修
510—535北魏皇帝。532—535年在位。字孝则。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元宏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史称其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拜通直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建义(528)初,授
法海
1671—173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世居佟佳,以地为姓。字渊若。图赖之孙,佟国纲次子。康熙进士,擢侍讲学士。五十五年(1716),擢广东巡抚。任内,疏请沿海官员应轻装简从。由粤东至浙江等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合赤温
见“哈赤温”(1634页)。
孛苦江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孛苦江,清文献作布固江或布呼江(“布固”,满语,“鹿”之意)。元代在水达达女真地所设五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所在和治所众说不一。有说在今黑龙江下游博朗湖地区(内有的
沙尔塔套尔
见于《蒙古逸史》,即“撒尔塔”(2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