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嘛呢堆

嘛呢堆

藏区民间佛教石供之一。原为藏族民众设置的界址及计算里程的标志。在藏区之民居处、道路、码头、山口、林间要道等处多有之。藏民将石块、石板等堆放在一起,往来行人,每每投放一块至数块,积少成多,久成石堆。藏传佛教认为石料亦系供品,每放一块石料即为上供敬佛一次,谓之石供。行人见此石堆即下马或驻足。按顺时针方向转绕石堆。口颂六字真言观音明咒,绕毕而去。又因有石匠刻六字真言于石板,或刻佛像于上,所刻六字明咒为“唵嘛呢叭咪哞”。又谓之“嘛呢宝”,故称这类石堆为“嘛呢堆”,藏语称“嘛呢多朋”。堆有大有小。有的独立成堆,有的按一定距离堆置。自山下依次排至山巅,联线有行。多呈锥形或塔形,有的上插彩色嘛呢旗幡,颇神圣而美观,一片佛地气氛。

猜你喜欢

  • 龙首关

    古关隘名。唐开元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南诏主皮逻阁自蒙舍川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旧县城南太和村)后,建此关(遗址在今大理旧城北70里之上关)和龙尾关(遗址在今大理市下关),筑寨堡,置兵戌守

  • 哄摆子

    旧时布依族民间巫术。亦称“丢摆子”。流行于贵州南盘江、北盘江流域。是时,由于人民生活贫困,缺乏医药卫生条件,疟疾病(俗称“打摆子”)极为流行,尤以幼童被感染者为多。布依族民间相传疟疾为“摆子鬼作崇”,

  • 福因寺

    召庙名。位于阿拉善旗乌图巴格驻牧地。又称北大寺。与延福寺、广宗寺2大寺齐名,建筑规模宏伟,由济穆特活佛住持。有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各1员,分管庙务、财政和经典。格思贵(僧官) 1人,管全寺喇嘛。盛时

  • 老吾

    见“罗武”(1415页)。

  • 土护家

    土族他称。汉族、回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女真译语

    书名。亦称“女真馆华夷译语”。明代编。具体编者失载。为女真馆“杂字”和“来文”汇编,是解读女真文字的辞书性质的工具书,也是研究明代东北民族关系的史料书。共有两种,一为永乐年间四夷馆编的有女真文字且“杂

  • 夏行美

    辽朝官员。渤海遗裔。官至副部署。辽太平九年(1029),渤海王族后裔大延琳据辽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行美官辽渤海帐司,总渤海军驻保州(治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大延琳密遣人劝其暗图辽统帅耶

  • 阿理

    ?—1045西夏皇子,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咩米氏。与母均失宠,避居夏州王庭镇。年长,图谋聚众为乱,其党羽卧香乞告密,被元昊捉获,后沉河溺死,其母赐死。

  • 阿哈保

    ?—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鄂拉氏。初由司辔护军授侍卫。乾隆五十一年(1786),从征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解诸罗围,擒林爽文,赐“巴图鲁”号。继从征廓尔喀,擢二等侍卫。参与镇压苗民起义,擢头等

  • 高方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其先世在唐开元(713—741)时与段氏等12姓同被南诏王迁居于10睑(即10州,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五代后晋(936—946)初,任善巨郡(今云南永胜)守,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