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

1635—1723

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一代活佛。法名札那巴札尔(亦译乍那巴乍尔,意为智慧金刚)、罗布藏旺布札勒三(一作罗布藏丹毕扎拉钦),尊称温都尔格根(至上光明者)、博克多格根(圣光明者)。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六世。孛儿只斤氏。喀尔喀蒙古第一代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次子,※察珲多尔济弟。在车臣汗硕垒鼓动下,捐身佛门。清崇德三年(1638),从札木巴利特(一译驾母巴林)诺们汗喇嘛受格宁戒,在家修行。翌年,从旺西布鲁勒呼喇嘛受拉布琼戒,出家为僧,在席勒图诺尔寺院坐床,获“善智释迦幢”称号。顺治七年(1650),至西藏札什伦布寺晋谒第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受沙弥戒。又至布达拉拜谒第五世达赖喇嘛,潜心修法,被宣称为第十五先世迈达哩胡土克图(达拉那达)的转世,获“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意为尊者·正士·转世活佛)法号。从此,哲布尊丹巴系由萨迦派(花教)改宗格鲁派(黄教)。八年,奉格鲁派两位大师法旨,携传法喇嘛和50余名工匠返喀尔喀,筹建寺院,传播黄教。十二年(1655),遣使至北京,向顺治帝敬献佛像。同年,再次入藏晋见达赖和班禅,修习秘法。翌年,返喀尔喀。十六年(1659),举行“白池讲经”大法会,将黄教弘播喀尔喀全土。从西藏迎请全部《甘珠尔经》并组织抄写两部。康熙十四年(1675),遣使至莫斯科,抗议沙俄侵略军掠夺喀尔喀的领地和属民。二十年(1681),遣使向康熙帝敬献佛像3尊。二十五年(1686),奉康熙专旨,协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和达赖喇嘛的代表噶尔旦西勒图调解喀尔喀左右翼之间的纠纷。二十七年(1688),因准噶尔部领主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率3万兵侵入喀尔喀,诸部抵抗失利,遂毅然决定“全部内徙,投诚大(清)皇帝”,拒绝投降沙俄,受到清廷妥善保护及内蒙古各族热情接待。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进见康熙帝,被封为大喇嘛,委以喀尔喀宗教事务管理大权,位列喀尔喀百官有司首班。此后数年,随康熙帝冬寓北京,夏居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三十五年(1696),至热河祝贺康熙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东南)大败噶尔丹凯旋。三十七年,陪同康熙至北京旃檀寺礼佛,又随驾五台山。三十八年,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去世,返漠北做法事。四十年(1701),重修被噶尔丹焚毁的额尔德尼昭(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附近)。五十年(1711),在库伦(今乌兰巴托)修建1所活动大寺院,以来往各地传教。五十七年(1718),奉旨多次致书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劝其勿袭扰藏民。六十一年(1722),以88岁高龄从漠北赶赴北京,吊唁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在北京黄寺圆寂。雍正帝亲至灵前悬帕奠茶,追赐“弘法大师”尊号,令永世称呼毕勒罕,专派大臣护送龛座返漠北,供奉于专修的庆宁寺。

猜你喜欢

  • 奚首

    见“奇首”(1352页)。

  • 杜拉尔

    氏族名。杜拉尔,意为“在河边居住之人”,鄂温克族杜拉尔、涂克冬和那哈他3个较大的哈拉(氏族)之一。分布在纳莫尔河、辉河、格尼河、阿伦河流域。下为毛哄(宗族),诸民族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牧区。自17世纪初

  • 格登山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达瓦齐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年(1755)春,清军应内迁准噶尔人民之请,自西、北两路出师征达瓦齐,五月五日抵伊犁。达瓦齐兵败,率众万余奔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结营固守。五月十四日,

  • 马伊黑呀

    ?—1928中国伊斯兰教高赵门宦创始人。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高赵家人。保安族。出身农民兼小商人。1920年到大河滩学经,不久声称业成,返乡,创立以自己籍贯高赵家为名的门宦,并接纳高赵家和李家两村多数保

  • 格桑彭措

    清代西藏贵族。藏族。十世达赖喇嘛※楚臣嘉措兄。公爵罗布桑年扎之子。道光二年(1822)到拉萨。四年(1824)。袭父爵及庄园。同年,又获乾隆五十七年(1792)没收的布塘家族宇妥庄园。

  • 呼延晏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大臣。匈奴呼延氏。初任卫尉。嘉平元年(311),署前锋大都督、前军大将军,领兵2万7千攻晋,于河南连败晋军12次,会刘曜军,破洛阳,执晋怀帝。二年,任右仆射。麟嘉三年(318),汉

  • 羿语

    史称羿人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是接近消亡的一种语言。使用于我国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以及四川省古蔺县的腊盘沟一带。清代编修的《毕节县志》中有:“毕节裸裸、茵子、羿子,习俗各异”的

  • 胡都堇

    见“耶律隆祐”(1320页)。

  • 胡塔梁

    见“骨咄”(1660页)。

  • 格育萨木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小木碗”。其器型、取材、制作工序与※格育雅古相同。只是器物规格比其小的区别。产于西藏门隅地区。当地居民及部分藏族用于喝酒、酥油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