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文

哈尼文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与自己的语言相适应的文字。50年代初,国家组织人力对哈尼语进行了调查研究,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经国家民委批准后,于1958年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行至今。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话为标准音,共有26个字母,与国际惯用的拉丁字母排列顺序相同,字母名称与汉语拼音方案相一致。哈尼文有26个辅音字母,9个元音字母,3个声调字母。清塞音、塞擦音声母送气与不送气用相同的字母表示,凡与紧元音相拼的读不送气,与松元音相拼的读送气;用重叠字母表示浊擦音:f用来拼写汉语借词;辅音b、p、m与i起首的韵母相拼时,读腭化音;元音u和uv、i和iv自成音节时在前面分别加w和y。用v表示紧元音,有9个双字母和5个三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哈尼文试行以来受到哈尼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曾先后举行了多次专业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哈尼文的推行十分重视,编写和出版课本、对照词汇和通俗读物,大力开展推行哈尼文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哈尼文在哈尼语广播、影视译配、文艺演出、民间文学的整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哈尼文在提高哈尼族文化素质,促进哈尼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镇西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路。地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治所即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东北旧城。,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

  • 沙克都尔

    ①(?—1677)清代蒙古王公。四子部落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多罗郡王※鄂木布孙,巴拜长子。康熙三年(1664),袭札萨克多罗达尔汉卓哩克图郡王。十四年(1675),驻

  • 护印夫人

    明清时壮族婚俗。流行于广西左右江一带壮族土司中。土官娶妻,以五色缨络盛土司官印为聘。过门时,新娘悬印于项下。婚后,此印即归其妻掌管,故名。土官为其妻筑高楼以居之,称“印楼”。民间纳赋税满千钱者,需另给

  • 维西见闻纪

    书名。清代余庆远撰。1卷。作者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随兄游宦至云南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县),以亲身目睹或采访并记成书,内容包括:气候、道路、夷人、物器4类。其中涉及纳西、藏、白、普米、傈僳、怒等

  • 上德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廉义年号。1076, 凡1年。

  • 张荫棠查办藏务

    英军侵入西藏后,清朝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赏张荫棠副都统衔,以驻藏帮办大臣赴西藏整吏治,安边境。其以安边之要,首在察吏,首先弹劾驻藏大臣积弊,将有泰为首之数名满、汉、藏官员革职,并以“启发民智,日

  • 黑龙江述略

    书名。清徐宗亮(安徽桐城人,字晦甫)撰。6卷。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内容分疆城、建置、职官、贡赋、兵防、丛录6门。咸丰十年(1860)沙俄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东北外患日深,作者居黑龙

  • 金城县主

    643—718唐代吐谷浑王妃。名李季英。陇西狄道(治今甘肃临洮)人。唐太宗之再从堂妹,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早识书达礼。永徽三年(652),唐高宗应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请婚,封以此号,许与吐谷浑王

  • 唃厮啰

    ①人名(997—1065)唃厮啰政权创建者。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吐蕃王朝赞普后裔。生于高昌磨榆国。原名欺南凌温。12岁时被河州羌人大贾何郎业贤携至河州(今甘肃临夏),安置于心城。后又

  • 亢五租

    亦作“空五租”。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部分高山族土地所交地租。清道光年间(1821—1850),水沙连六社高山族拥地甚广,招募汉人前来拓垦闲旷空地,田开成后,纳其所获5%,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