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兵制

吐蕃兵制

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规划吐蕃兵制,将吐蕃分为5个军事行政单位:伍如、约如、叶如、如拉、苏毗如。其中伍如、约如在卫地;叶如及如拉在藏地,以上统称为“四如”;苏毗如系附属机构,在今藏北及工布一带,加之又统称为“五如”。每“”相当于军事上的“翼”,伍如即中央翼,约如即右翼、叶如即左翼,如拉意为附属翼,苏毗如即苏毗翼。除苏毗如外,其余四者又各分为上下两部,又称支如。“”为军政合一单位。每如设“如本”(意为“翼长”或“翼官”),既是军事长官,又是相应的行政长官。统辖各如军队及执掌行政。各如辖区之内又设万户及千户(亦有译作“东岱”,即千户所)。时吐蕃总计设置61个千户。每千户之下又分设小千户及近卫千户各1。千户是吐蕃握有实际军权的军政机构。除在卫藏四如之内设千户所外,在东部汉藏交界地区又设苏毗如,包括通颊汉户11千户、吐谷浑6千户;在吐蕃与突厥交界处设香雄10千户。每千户设千户长(又称抚千,藏语音译为“东本”)。各如设将军或元帅,藏语称“玛本”,直译为“军事长官”。另设副职1人,即副将军或副元帅,负责统领本如所属诸千户所之军队。每如之千户由不同贵族具体负责。据《五部遗教》载,各如有不同图色的军旗,不同毛色的马匹相区别,例如,伍如(即中央翼),其上中翼(即上伍如)是烈焰红旗、长白鬃马;下中翼(即下五如)是黑色狮子旗、白蹄豹纹马。吐蕃全军的最高军事统帅称“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及“天下兵马副都元帅同平章事”。据《新唐书·吐蕃传》载,吐蕃拥有“胜兵数十万”。其士兵皆兵民一体,亦兵亦民,一般士兵多为随军的“奴从”。这些奴隶“平居散处耕牧”,战时从征。在吐蕃奴隶制下,从军者称“武士”,藏语称“”,皆出自豪室贵族,奴隶不准为武士。战时武士出征,皆带有许多奴隶随行,谓之“奴从”。这些人是真正被驱使作战者。吐蕃多骑兵,步兵也可观。“人马俱披鏁子甲,其制甚精”,“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攻城时有云梯及战车。将领善兵法,多谋略。“其兵法严,而师无馈粮,以卤获为资”。吐蕃士兵作战勇敢,“重兵死,以累世战没为甲门。败懦者垂狐尾于首示辱”。将领受赞普节制。每有战事,“征兵用金箭,寇至举烽燧,百里一亭”。传送军情指命者称“驿人”,又称“飞鸟使”,“有急兵,驿人臆前加银鹘”。吐蕃进军以统兵大臣为信,无信不敢妄动,其法极严。军中还有随军咒师,参预谋划和占卜吉凶。此外在吐蕃东部汉藏交界地区,特别在其占领下的河西一带,军制略有不同,在此设五道节度使,如“五道节度兵马都统群牧大使”等。并设常规军驻守,称“三勇武部”,亦称“噶玛洛部”(意为“无赞普令不得返回之军部”)。其中心设在临洮,又称河州。“东方各节度”经常集此议事。其军令随时通过在占领区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及各部落下达。这一带的吐蕃兵除藏人外,还有自远方调来之羊同兵、苏毗兵及当地的吐谷浑等族兵,皆受吐蕃奴隶主驱使。其中吐蕃奴部的嗢末部影响最大。

猜你喜欢

  • 峤南琐记

    书名。广西地方志及民族志。2卷。明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汉族)撰。据采访与史书、方志写成。万历四十年(1612)成书。内容主要记述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及少数民族情况。其中卷上写山川、特产

  • 结剌吉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吉朗吉卫。正统(1436—1449)后设。

  • 乃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象鼻山尖”。元、明时称乃乌东孜。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雅鲁藏布江南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乃东宗,1960年改为乃东县。为西藏历史上要地之一。唐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夏季居此避

  • 更兴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 达奥

    达斡尔族的一种民间歌曲。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曲调动听,题材广泛,包括生产活动,劳动人民的生活与爱情,自然景象和风俗习惯等。在民间相当流行,数量居被搜集到的民歌之

  • 伊匐

    ?—524高车国王。※穷奇子,※弥俄突之弟。5世纪末高车为哒所败,被俘,客居其地。北魏神龟元年(518)左右,在哒支持下还居高车,重建高车国,遣使结好北魏。正光二年(5

  • 段赤城

    唐代南诏除蟒英雄。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绿桃村石匠(或作铁匠、牧羊人、农民等)。始载于《白古通纪》,后为《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万历《云南通志》、《滇略》、《僰古通纪浅述》和各种方志转述,

  • 梭磨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梭磨”,藏语“广大土地”之意。始祖原为杂谷土目。雍正元年(1723),以随军征战有功,赐长官司印。乾隆十五年(1750),改安抚司,三十六年(1771)

  • 汉兴

    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中宗昭文帝李寿年号。公元338—343年,凡六年。

  • 团隐

    见“耶律隆先”(13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