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召庙石窟寺
建造于辽代。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余公里山谷中,分南、中、北3窟,窟内有圆雕、半圆雕及浮雕的佛、菩萨、天王和供养人跪像等,姿态各异,雕刻工整,供养人服饰、面貌带有典型契丹人色彩,均造型于辽代。石窟外正中陡壁上刻有“真寂之寺”4个大字。石窟前有清代巴林左旗所建殿宇,名善福寺。
建造于辽代。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余公里山谷中,分南、中、北3窟,窟内有圆雕、半圆雕及浮雕的佛、菩萨、天王和供养人跪像等,姿态各异,雕刻工整,供养人服饰、面貌带有典型契丹人色彩,均造型于辽代。石窟外正中陡壁上刻有“真寂之寺”4个大字。石窟前有清代巴林左旗所建殿宇,名善福寺。
赫哲语音译,意为桦皮船。因以桦树皮制作得名。旧时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皆以其作交通和渔猎工具,然各族制作不尽相同,称呼互异,大小和消失时间也不一。赫哲族在本世纪初所用之桦皮船较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严年号。1109,凡1年。
见“文都寺”(388页)。
1889—1949近代军事学家。又名漱石,字耿光。云南大理人。母白族,父汉族。自幼喜好兵书,稍长即钻研《孙子兵法》,立志从戎。清末入敷文书院,后至昆明,入云南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北洋保定武备学
山名。丹达山系汉人称,因丹达塘而名。藏人谓斜贡拉。位硕板多西,拉里东。终年积雪,山道崎岖险峻。康熙五十七年(1718),援藏滇军输粮至此,逢雪崩,百余人被压毙,奉敕建专祠奉祀,后人遵为“丹达王爷”,该
?—1123辽皇室。契丹族。为辽兴宗※耶律宗真三弟耶律吴哥之四世孙。辽亡前夕,保大二年(1122),在女真军进逼下,随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走投无路,天祚帝欲投西夏,不从,与皇子耶律雅里出
清代尚皇室之女为妻者的称号。亦译作额夫或娥夫。同汉制的驸马。其品级视其所尚公主或格格之等级为差。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皇女及贝勒女皆称格格。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以后,凡皇后所生之女为固伦公主,其婿为
见“耶律倍”(1303页)。
?—1673清朝将领。哈达(今辽宁开原东)人。隶满洲镶黄旗。瓜尔佳氏。初任佐领,骁勇善战。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六年,从征察哈尔部。八年,授骑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