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隆柔嘉措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藏族。生于阿柔曲多果尔部落。7岁出家。道光元年(1821),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拜贺尔·洛桑贡布格西、嘉赛经师洛桑年扎等为师。八年(1828),由策却林寺益喜旦增授比丘戒。返回家乡后,入拉卜楞寺。十二年(1832),任隆务大寺堪布。十五年(1835),辞堪布职,致力静修。在崇噶尔寺重修经堂和上下寝宫。向各方活佛和僧众讲授经部典籍及《班禅却吉坚赞全集》、《章嘉阿旺洛桑却登全集》等,著有《隆务大寺志》等。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藏族。生于阿柔曲多果尔部落。7岁出家。道光元年(1821),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拜贺尔·洛桑贡布格西、嘉赛经师洛桑年扎等为师。八年(1828),由策却林寺益喜旦增授比丘戒。返回家乡后,入拉卜楞寺。十二年(1832),任隆务大寺堪布。十五年(1835),辞堪布职,致力静修。在崇噶尔寺重修经堂和上下寝宫。向各方活佛和僧众讲授经部典籍及《班禅却吉坚赞全集》、《章嘉阿旺洛桑却登全集》等,著有《隆务大寺志》等。
?—1258元朝将领。又译叶了干。蒙古札剌儿氏。成吉思汗宿卫拔彻之子。太宗年间(1229—1241),父战死后,袭职,任火儿赤(佩箭侍卫)、博儿赤(司膳),事太宗子岳里吉为卫士长。七年(1235),从
见“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
契丹语音译。“受赐”之意。参见“设罢”(923页)。
见“移涅可汗”(2069页)。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志书。1册30章。近人刘锡蕃(亦名刘介)撰。据实地调查并参阅各种史志书籍而写。民国二十二年(1933)成书。内容详介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族名称、分布区域、体质特征、居室、饮食、服饰、婚姻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
古城名。吐谷浑所筑。《太平寰宇记》卷154载:“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一带。属洮州。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睛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西北旧津里;旧有依《辽史》误指在辽宁海城县境。辽灭渤海后,其民与睛州所属大多被辽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置嫔州(治
又作“巴雅米纳堪布”。清代西藏高僧。巴雅尔系蒙语,有“礼仪”之义。多以传达清中央与西藏地方间政令为己任。如十世达赖时之堪布,曾随清驻藏大臣文干等依清朝所定“金瓶掣签”制,择定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奉
独龙语音译,意为“鱼子口”。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各家族公社固定的捕鱼场。独龙族地区各家族公社均有自己的区域,每个家族在自己区域内划出归家族公有的捕鱼区,各家族成员只能在本家族的捕鱼区内捕鱼,并规定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