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尼吉舍

吉尼吉舍

彝语音译,意为“冤家械斗”。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主家支之间的血族复仇。汉语俗称“打冤家”。※兹目和※诺伙贵族集团,利用家支组织的力量进行血族复仇,争夺土地、财物、奴隶,解决婚姻纠纷等。如某人亲属被杀或财物、奴隶被抢夺及婚姻关系上受欺凌等,则先告知家支头人,经同意后,召开家支会议,作出械斗决定,然后由毕摩作法,算出战斗“吉日”。出击前,派青年送木板令至敌方,以示挑战。应战者掷板于地,踩三脚,搁置石缝。两军对垒,※杂夸(勇士)挥刀舞剑,吼叫跳跃,形如战争舞,表示勇敢,以壮声威。近代使用枪炮后,改用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方法。战斗一般持续一、两天。这种诺伙家支间或本家小支间的械斗,习惯上有一定的限度:目的不是消灭对方,亦非迫使其投降,只要敌方撤退示弱,能烧几座房子,抢些畜、粮,即算胜利而罢兵;双方尽量避免打死诺伙头人,因为事后赔“偿命金”要价太高,赔不起;打到一定程度,双方议和,虽不能消除冤仇,但可休战;战斗到双方精疲力竭、死伤太多时,妇女冲入战场,挥舞裙子以示停战,则立刻停止战斗,否则伤害了妇女,娘家势力会助一方参战,这是双方均惧怕的。械斗的结果,造成大量伤亡,较大规模的死伤可达数百人;严重破坏生产,田地荒芜,牲畜死亡;道路梁津破坏,交通断绝,商旅却步,贸易受阻;社会财富遭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此外,诺伙奴隶主为掠夺土地和奴隶而发动的战争,亦称“打冤家”。一是诺伙家支或几个家支联合向兹目频繁进攻,把兹目赶到凉山边缘,夺取兹目所辖的大片土地和众多人口;一是向凉山四周汉族和其他民族居住区出击,扩张地盘,掳掠大批人口为奴。后者造成了严重的民族隔阂和仇视。

猜你喜欢

  • 汉官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

  • 李召固

    见“邵固”(1261页)。

  • 即“乌稽侯尸逐鞮单于”(355页)。

  • 十箭

    见“十姓”(8页)。

  • 越喜靺鞨

    即“越喜部”(2191页)。

  • 南诏景庄皇帝

    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祐世隆谥号。见“祐世隆”(1766页)。

  • 内八府宰相

    元朝官署名。掌诸王事宜。成宗大德九年(1305),以灭怯秃等8人充任。掌诸王、驸马、宗姻、朝觐傧介之事,并与蒙古翰林院官共同译写润色诏令。因“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元史·百官志三

  • 虎拦哈达

    满语地名。又作呼兰哈达。“呼兰”汉译作“烟筒”;“哈达”汉译作“峰”、“崖”,合为“烟筒山”或“烟筒峰”。位于兴京(原赫图阿拉)西南(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之西),清永陵对面。明正统三年(1438)

  • 苏图克·布格拉汗麻札

    古墓名。又称苏勒坦玛札,位于今新疆阿图什镇郊外。为10世纪喀喇汗王朝苏图克·布格拉汗陵墓。原仅有一拱北,后经阿古柏扩建,增筑礼拜寺和教经堂,气势雄伟。因布格拉汗最早在新疆推广伊斯兰教,故深受教徒崇拜。

  • 余忠宣公集

    见“青阳先生文集”(1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