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立节
壮族传统节日。“吃立”,壮语音译,意为过“除夕”。流行于广西凭祥、龙州一带。每年正月三十日过节。相传始于“中法战争”之时。光绪十年(1884),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法国侵略者企图侵入我国要塞镇南关(今称“友谊关”),广西边境壮族人民为抗击入侵者,置年节于不顾,纷纷奔赴前线,助军抗敌,保卫祖国,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率领下,取得关前隘大捷,光复谅山,于正月三十日凯旋而归。于是,当地壮族便于此日杀猪宰鸡、做五色糯米饭,祭祀祖先,补过大年,同时庆祝战争的胜利。相沿成俗,形成节日,沿袭至今。
壮族传统节日。“吃立”,壮语音译,意为过“除夕”。流行于广西凭祥、龙州一带。每年正月三十日过节。相传始于“中法战争”之时。光绪十年(1884),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法国侵略者企图侵入我国要塞镇南关(今称“友谊关”),广西边境壮族人民为抗击入侵者,置年节于不顾,纷纷奔赴前线,助军抗敌,保卫祖国,在爱国将领冯子材率领下,取得关前隘大捷,光复谅山,于正月三十日凯旋而归。于是,当地壮族便于此日杀猪宰鸡、做五色糯米饭,祭祀祖先,补过大年,同时庆祝战争的胜利。相沿成俗,形成节日,沿袭至今。
1164—?蒙古国大将。又译哈撒儿、哈萨儿、拙赤合撒儿、搠只哈撒儿等。孛儿只斤氏。※也速该次子,铁木真(※成吉思汗)弟。以勇猛善射著称。宋乾道六年(1170)父被塔塔儿人毒害后,部众离叛,家境衰落,靠
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阿史那匐延都支,或都支。原为西突厥处木昆部首领,隶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龙朔二年(662),以阿史那弥射为海道总管苏海政冤杀,众心不服,遂引众投吐蕃
见“石虎”(445页)。
见“鄂温克族”(2053页)。
元代赋税科差名目之一。汉地民户的科差包括丝料、※包银、※俸钞三项。太宗八年(1236),窝阔台汗将原金统治区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勋臣,并纳耶律楚材之谏定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供国用,五户出丝一斤输于
藏语“萨达久苏尔”意译。详见“开荒地税”(215页)。
?—1467明代广西瑶族农民起义首领。广西桂平县人。瑶族。曾参与侯大苟领导的大藤峡瑶族人民大起义。成化元年(1465)侯大苟牺牲后,与王牛儿等人聚集残部,在大藤峡继续坚持斗争。翌年十月,率义军夜袭浔州
见“都掌蛮”(1816页)。
契丹地方官署名。掌管南京道(治所在今北京)财政。置官有:三司使、知三司使事、知三司事、三司副使、同知三司使事等。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称:“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契丹三司与中原不同,不主全国
唐代在南诏阵亡将士合葬墓。俗称“万人冢”。地点在龙尾城(后称下关,今大理市治)龙尾河(今西洱河)南岸,即今下关天宝街南侧、黑龙桥南端。原冢高约3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米,四周围以长条大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