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伊秩訾王
见“伊秩訾王”(808页)。
见“伊秩訾王”(808页)。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奇卜察克部、乞卜察克部、吉布察克部、希察克部、西布查克部等。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其首领图尔底迈莫特乾隆中曾获二品顶戴花翎。在英吉沙尔城(今新疆英吉沙)东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治三年(1323),察合台后裔忽都帖木儿受封。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依郭州,领神鹿、神化、剑门3县。州治故址今大多认为在今吉林省浑江市临江镇(即原临江县治),一说在原临江县治西南葫芦套村江对岸长城里。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所领神鹿县民被辽太祖尽迁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45公里,托克托县城东北35公里的古城村西。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前299年在位)开始修建,秦汉两代为云中郡治所。东汉末废。城墙为夯筑,周长6公里,残存的墙基最宽处达
?—730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邵固、李召固。出自大贺氏族。前首领※咄于(吐于、李吐于)之弟(一作契丹反唐首领※李尽忠弟)。时契丹与唐友好,开元十三年(725),因兄咄于与部落军事首领可突于不协
即“噶玛兰”(2500页)。
唐代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弟,任行军司马。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受兄遣攻取鄜延(后改保大军),自称留后。受唐封鄜、坊、丹、瞿等州观察使、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大顺元
藏语音译,意即“马差”。解放前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比※“人差”多、经济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当此役,每户须出人、牛、马为领主服役,须向领主纳粮、柴草、鸡、羊
又称纳木兹语,四川部分地区自称纳木义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木里、西昌、盐源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等县。使用人口约5千左右。纳木义语有方言差别
古代越人用苧麻所织的一种细布。春秋时越国妇女所织,因其“弱于罗兮轻霏霏”而闻名于世。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曾以此奉献夫差,“吴王得葛布之献,乃复增越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