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史兴语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言差别。以水洛乡的史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十分丰富,有5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前4套。擦音有8套,分清浊、清鼻音。有6个复辅音,都是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只有1个卷舌元音。复元音有27个,分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以后响为主。后响复元音由i、 u、 y和主要元音构成,共23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共3个,三合复元音仅1个。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助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大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在名词后加助词表示复数。量词较丰富,语法作用较大,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后3类第一人称分包括式和排除式。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变化表示格,有主格、领格和宾格。动词有体、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进行、已行、完成、经验5种,均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祈求、疑问、否定4种,用加前后缀的方式表达。态分自动、使动、互动、用屈折、加后缀、重叠词根等方式表达。趋向有6种形式,均用加前缀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基本形容词多半采用叠音形式,带词头的形容词只重叠词根。形容词可带较丰富的藻饰词。结构助词有限制、受动、工具、处所、比较、从由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词汇以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为主。复合词构成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等类。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不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其次是藏语,有少量纳西语、彝语、普米语的借词。

猜你喜欢

  • 撒鲁尔人东迁

    撒拉族历史上的一次大迁徙。蒙古国时期,居住在马鲁及撒拉克的一部分撒拉族先民撒鲁尔(意为“土著”)人,因不堪塞尔柱王朝(1055—1258)的压迫与歧视,取道撒马尔罕东迁,经吐鲁番、肃州到达西宁附近定居

  • 宁安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部。清宣统元年(1909)升绥芬厅置。治所旧名宁古塔即今宁安县。辖域南北800余里,东西600余里。东界东宁厅,西邻五常府,南连延吉府,北接依兰府。汉、晋属挹娄地。南北朝为勿吉

  • 横山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时宋朝北面为西夏、辽、金所据,战马无源,乃于此设市,易大理马(云南马),其地遂成战马与西南土特产交易中心。由此输出内地的物产有战马、麝

  • 元欣

    北魏、西魏宗室。字庆乐。鲜卑元氏(拓跋氏)。广陵王※元羽子。性粗率,好鹰犬。北魏孝明帝(515—528年在位)初,任通直散骑常侍、北中郎将。出为冠军将军、荆州刺史,转征虏将军、齐州刺史。又为征东将军、

  • 沙麻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姚硕德

    后秦将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羌人。※姚弋仲子。晋太元十一年(386),兄姚苌称帝于长安,拜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将军、秦州刺史,领护东羌校尉,镇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后受命镇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

  • 西域番国志

    书名。一作《使西域记》。明陈诚、李暹撰。1卷。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中官李暹、吏部员外郎陈诚奉命出使哈烈(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部),次年十月还,所历凡17国。就所见山川、人物、风俗,按国别记述

  • 阿訇

    波斯语音译。又译为“阿衡”、“阿洪”、“阿浑”等。原意为“教师”。在通用于波斯语的穆斯林中,是对伊斯兰教学者或教师的尊称。在中国为伊斯兰教宗教职业者的通称。常有教长、宗教首领、掌教之意。一般主持清真寺

  • 贝阔赞

    又作德贝阔赞。吐蕃末代赞普※达磨之孙,※约松之子。生于雅隆旁塘。13岁父死,开始执政,共18年。在娘麦等地建寺8座,在江孜一带建谢嘎、江孜等5堡,对江孜一代的发展做出贡献。年30左右于娘若香波城(今江

  • 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