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卡卓语

卡卓语

又名嘎卓语,我国云南自称卡卓的蒙古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的若干自然村落。使用人口6400左右。以新蒙乡白阁村的卡卓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3个。塞音、塞擦音分清不送气和清送气,有舌尖前、舌面两套音。有唇齿音,无复辅音。有9个单元音,7个复元音。复元音以后响的为主,由i、u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韵尾。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手段较贫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表复数时用在名词后加复数量词构成,有表示阴、阳的词尾。量词很丰富,可直接加在名词后起定指、类别和量的作用。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和多数,无格范畴,也无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疑问代词用疑问语素xα33构成。动词用声调交替表示自动与使动的区别,也有少数用辅音送气不送气表示自动与使动的。较普遍的用法是在动词前用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动词可以重叠,重叠表示疑问。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再加助词ni33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作谓语时重叠表示疑问,与动词相类似。结构助词有加在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后面的不同形式。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组成,有少量多音节的单纯词和双音节的叠音词。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一般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支配结构、表述结构、补充结构等。派生词不丰富,加词头、词尾构成。词汇中有较多汉语借词,但未发现有蒙古语的底层。

猜你喜欢

  • 也里

    见“哈烈”(1630页)。

  • 大黑河

    河流名。蒙古语称伊克图尔根高勒。以流域土质色黑得名。是黄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中部。北魏时称荒干水,隋唐时称金河。从大青山流出,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郊,至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约219公里,可溉面积50余

  • 正历

    唐代渤海国康王大嵩璘年号。794 (一说795)—809年,凡16年。

  • 火浣布

    又作火布。一种耐火纺织物,类今之石棉布。或脏,以火烧之,则“皎洁凝白”,故曰“火浣布”。产于大秦(即罗马帝国)。常用来交易或贡献。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称奇,誉之为“奇布”。

  • 杨铭

    见“哈铭”(1630页)。

  • 勐乌事件

    法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乌、乌德的事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与法政府议定界务,法方自称参预调处中日纠纷(指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事)有功,索取“报偿”,强迫清廷将西双版纳的勐乌、乌

  • 茂崖

    西夏职官末品封号。西夏语音“迷耿”。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武孝恭敬东南姓官民地忍”称号。下有论予、功有、友要、善定,涨满等5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大义信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唐开元十四年(726),奉父命朝唐,贡方物。

  • 毕约

    哈尼族他称。又作碧约、必约、白窝泥等。见于民国《新平县志》、《元江县志稿》。分布在云南省哀牢山西麓新平县和墨江县境内。参见“哈尼族”(1633页)。

  • 色勒库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原系希布察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四十三年(1778),首领楚玛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西南亮噶尔卡伦外游牧,通英吉沙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