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博明

博明

清代蒙古族学者、诗人。博尔济古特氏。原名贵明,字希哲、晰斋、西斋。两江总督邵穆布孙。自幼刻苦好学,博学多识,对经史诗文、书画、篆刻、马步骑射,编译图书源流及蒙古、唐古语都贯串娴习。乾隆十二年(1747)举乡试,十七年(1752)中进士。入翰林院,充庶吉士,参与编纂《续文献通考》,三十二年书成,共250卷,记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末政治、经济、制度的沿革。二十年(1755),在馆授编修,次年,赴广东任副考官。二十二年任日讲起居注官,二十四年奉敕撰修功臣传,广征博引史籍,考证史实,撰写功臣传2500余篇。二十九年(1764)以洗马出守广西庆远府,后典郡柳州。以多年读书积累资料写成笔记《西斋偶得》(三十八年成书,全书3卷,附录1卷,内容广泛,从天文地理、典章制度,到经济文化、历史等均有记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十五年(1770),先后出任云南迤东道、迤西道,后因故被贬,降为兵部员外郎,任风城榷使。是时依据访问和调查写成杂记《风城琐录》一书,对地形山水、清代建置、商业物产、风土人情、卫生疾病、名胜古迹等均作了记载,书后并附《朝鲜轶事》和《朝鲜世系考》。五十二年(1787),因疾罢职。为官30余年间,为人耿直,生活清贫,不屈从权贵,官久居下位,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一生写过不少诗歌,在《西斋诗草》、《西斋诗辑遗》两书中存诗100余首。另著有《祀典录要》和《前人砚名集》。

猜你喜欢

  • 借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好儿子”。旧时云南阿昌族地区对村社头人的称谓。原为农村公社时期村寨首领,由村社成员共同推举有办事能力和尽心尽力为村社成员服务的人担当,故名“好儿子”。主要职责是主持村社定期分配耕地,

  • 高说昌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文王大钦茂(737—793年在位)之世,曾数次随使团聘日。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779)秋,随高泮弼访日,任通事。在日期间,因同行铁利部首领要求座次在其上,发生争执。日本太政官

  • 百官质孙

    元代勋戚、朝臣及近侍等赴内庭大宴时所着特制衣冠。又作百官质孙服。均为皇帝所赐。冬夏之服不同。冬有9等,夏有14等,其制如一,盛饰珠翠金宝,穷极华丽。参见“质孙宴”(1467页)。

  • 萧括宁

    见“萧韩家奴”(2002页)。

  • 额毡

    见“斡赤斤”(2425页)。

  • 把忽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此卫《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巴忽鲁卫皆改作博和哩卫。

  • 桓?

    完颜部首领之一。女真完颜部人。居邑屯村。国相※雅达之子。曾辅佐金景祖乌古迺理政。辽咸雍十年(1074),劾里钵(世祖)继任部落联盟长后,因怨劾里钵迫令雅达让国相位给其弟颇剌淑,与兄弟散达阴结劾里钵叔父

  • 宇文直

    ?—574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豆罗突。周文帝※宇文泰子,文宣皇后叱奴氏生,武帝※宇文邕同母弟。西魏恭帝三年(556),封秦郡公,邑1千户。北周武成元年(559),出镇蒲

  • 查只底

    辽代部族名。史记为辽属国(一记为辽之一部)。据史载,辽属国可记者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之。有人以为是部即《辽史》所记之“查剌底”,为※乌马山奚之一部。

  • 麻星衢

    清嘉庆年间苗族举人。又名麻心俱。湖南西部猪崽坡人。嘉庆年间(1796—1820),应试中田字号举人。曾建议再增设廪生,增生名额,以培养苗族青年。在其出任武昌学政期间,选拔培养不少苗族人才,为民族教育事